崇祯皇帝即位后,明朝虽然衰落,但仍具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根据现在的术语,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清朝。然而,随着国内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关外清朝的崛起,明朝面临着两行作战的局面。此时,一些朝廷大臣提议与清朝协商,首先集中精力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国内人打交道。
[img]602496[/img]
崇祯皇帝统治时期,1638年和1642年,明清(后金)进行了两次和议。特别是1642年,在崇祯皇帝的许可下,三名大臣被派往沈阳。经过一番讨论,双方甚至基本达成了和谈的条件。然而,明朝发生了一起事故。兵部尚书陈新甲误泄露了和谈,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反对。
此时,崇祯皇帝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他站出来谈论他自己的想法,他就会平息风暴。但出乎意料的是,崇祯皇帝的虚荣心,不仅没有解释,而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陈新甲,并将其处死。在情况崩溃后,到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发誓,然后率领北方。但就在这时,朝鲜又出现了两个问题。
当时,一些大臣提议迁都南京,崇祯皇帝本人也同意了。然而,在朝廷会议上,迁都的建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崇祯皇帝再次因虚荣心而无话可说。毕竟,逃跑是不光彩的。崇祯皇帝是这么想的。他希望内阁大臣们纷纷支持他,然后“勉强为难”,这样他就能留下好名声。
南迁计划破产后,崇祯皇帝对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征集犹豫不决。一旦征集吴三桂,就意味着完全放弃宁远的土地。崇祯皇帝是一位爱面子的皇帝。如果他轻易放弃祖先的土地,他肯定会留下责骂。他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后果非常严重。当吴三桂到达河北丰润时,北京已经陷入困境。
[img]602498[/img]
即使在这一点上,历史也没有抛弃崇祯皇帝。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城外。他派明朝太监杜勋到城里与崇祯皇帝和解。应该说,李自成的条件并不苛刻。“他想割西北,命令封王,奖励数百万军银,退守河南。被封后,他愿意为朝廷遏制小偷,制造辽沈,但不奉诏入圣。”。
崇祯皇帝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城市联盟,但他没有资本拒绝。3月18日,崇祯皇帝首先杀死了他的女王,然后刺死了他的两个女儿。3月19日凌晨,崇祯皇帝和十几位亲信太监想突破东华门,但失败了。绝望的崇祯皇帝爬上景山,上吊自杀。临死前,崇祯皇帝还认为这是“大臣们误解了我”!
揭秘:为什么崇祯是明朝最爱面子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