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晚宴,扭转了秦末的局面。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一直被归结为妇女之仁,项羽最终的失败也归结于此。
这场被讨论了2000年的宴会似乎有一个结论:项羽不应该忽视亚父范增,更不用说放开刘邦了。
然而,项羽有三个考虑因素,所以他不得不离开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上释放刘邦是他的聪明才智。他被指责2000多年,真的很委屈。
[img]598800[/img]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沛公,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 鸿门宴的结果不是刘邦,而是项羽。
虽然刘邦在鸿门宴上拿回了一条小命,但这也是他全面向项羽屈服的结果,刘邦在鸿门宴上并没有占便宜。
相反,在鸿门宴之后,项羽获得了盟主的地位,成功地获得了关中地区的控制权,即使放弃了刘邦,项羽也是鸿门宴的最大收入者。
项王是谁?他是领导千军的将军。他怎么能随便放弃最大的对手?项羽放弃刘邦的原因很简单:不该杀,不想杀,不值得杀。
[img]598801[/img]
刘邦此时不应该被杀,项羽结合了当时的情况
秦朝灭亡后,项羽最大的敌人是刘邦吗?不。刘邦和项羽只是当时分居的诸侯之一。他们不足以动摇世界。
当时项羽的主要矛盾对象是楚怀王和其他贵族,而不是刘邦。
《史记》描绘了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坐,范增南坐,沛公北坐,张良西向侍”。由此可见,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地位甚至不如范增。
面对这样一个已经低头称臣的人,项羽不应该被杀,不但不应该被杀,还应该拉拢他。
[img]598802[/img]
虽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被称为40万兵马,但项羽总部只有5万兵马
刘邦不仅不应该杀人,更不应该杀人。
虽然刘邦当时有独吞天下的表现,但他还是向项羽靠拢。刘邦曾与项羽结成兄弟,是楚怀王手下灭秦队的盟军。他们并肩作战,这是第一点。
最重要的是,刘邦之遭到了世界的憎恨,这是项羽首先占领关中之地并有独吞的倾向,这是项羽号召各种诸侯的关键因素。
项羽在鸿门宴上所谓的屯兵40万,其中35万来自各行各业的诸侯。没有共同利益,项羽根本不可能命令他们。
[img]598803[/img]
刘邦是项羽牵制六国老贵族的大棋
鸿门宴上的刘邦放弃了关中,他不再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项羽与全世界诸侯的联盟自然就要分手了。
项羽不能不考虑这一点,他心里还是分析了现状。
世界上的敌人不是刘邦,而是独自吞下关中的人。谁得到了关中的土地,谁就是世界上的敌人。现在刘邦放弃了关中,他不应该死。项羽不能杀死刘邦,否则他会背信弃义。
此外,项羽还有一个个人因素,那就是他不想杀刘邦。
[img]598804[/img]
刘翔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情况。
刘邦和项羽还是有交集的,他们在鸿门宴上并没有完全对立。
刘邦和项羽曾经作为盟军与秦兵作战。他们日夜相处的时光仍然令人难忘。项羽只有20多岁,刘邦已经50多岁了。由于年龄差距和刘邦的宽容态度,项羽很难憎恨他。
这也是项羽的主观看法。他不想杀刘邦。他只忽略了亚父的暗示好几次。
不该杀,不能杀,不想杀,这就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的全部因素。
[img]598805[/img]
项羽最终在乌江边自杀,但这并不完全归因于鸿门宴
仅凭《史记》对鸿门宴的渲染来判断项羽是极其不公平的。
即使在2000年之后,项羽选择在鸿门宴会上释放刘邦也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如果项羽真的杀了刘邦,下一个刘邦就会站起来反抗他。
很难说项羽乌江会不会自杀,但刘邦之后会有刘邦,这一定是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然而,项羽仍然低估了刘邦的哥哥,对吧?
为什么项羽把刘邦放在鸿门宴上? 其实这就是刘邦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