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忠的祖父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和孔有德混了一会儿。后来,在发动兵变失败后,他投降了后金。
当时,皇太极正试图统一中原。对他来说,明朝将军的归降不仅增加了能够善于战斗的将军,而且凭借明朝将军对明朝军事的了解,制定了许多攻击明朝的策略。因此,皇太极对耿仲明和其他将军有很好的礼貌。当他成为皇帝后,他还将耿仲明命名为怀顺王,这自然意味着吸引更多的明朝将军来到满清。
[img]596458[/img]
(耿仲明画像)
顺治年间,耿仲明在围剿李自成和南明永历政权时表现出色,凭借战功得到多尔根的依赖。
天下初定后,满清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决定以汉制汉,耿仲明因此改封靖南王。
耿仲明死后,他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他的头衔。
耿继茂在消灭南明政权中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清廷的信任,因此藩地被移送福建,从此割据一方。
当时,藩王吴三桂和尚可喜两人被封,一人守卫云南,另一人割据广州,都起到了巩固边境的作用。
当然,清廷仍然非常害怕诸侯势力。他们把儿子当作徐,留在了京城。明里提高了他们的身份,这暗地里相当于把他们的儿子当作人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耿继茂的长子耿精忠嫁给了肃亲王的女儿,成为额徐后,被留在了首都。
耿继茂1671年去世后,耿精忠才能回福建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靖南王。
虽然清廷对耿忠诚,但耿忠诚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他攻击爵位的第三年,年轻的康熙认为藩王太强大了,这是一场灾难,所以他下令削减藩属。
对于藩王来说,交出地方行政权和统一兵权是非常不情愿的。
毕竟,当藩王几乎是地方自治之王,所有的税收和兵役都是由他们决定的。而且,税收不需要交给国家。多幸福啊。
@ 康熙下令撤藩后,吴三桂率先与清廷翻脸,发动造反。
[img]596459[/img]
(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起兵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士气大涨,迅速攻占贵州、湖南等地,颇有颠覆清廷的格局。
耿精忠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他也在福建积极响应,杀死了福建总督范承谟等人,以示与清廷决裂。
@ 为了扩大势力,耿精忠一方面努力拉拢达官显贵,并承诺“事成后,必封官晋爵”,所以达官显贵都被感动了;另一方面,他以“反清复明”为幌子,派心四下游说,收买民心。
清廷以为自己从来没有亏待过耿精忠,所以没想到他会造反,清军的主力都是用来抵抗吴三桂的军队,对他没有设防。
耿精忠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他出兵三路,攻打浙江、江西等地。
他的突如其来的行为让清军措手不及。清军毫无准备地大败,他也趁机继续攻城掠镇。
耿还是觉得兵力不足,又和占领台湾省的郑经结成了联盟,让郑经率军攻打广州。
耿忠的叛乱震惊了清廷。然而,由于吴三桂是罪魁祸首,清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与他打交道。康熙命令靖南王和平南王停止撤军。
除@ 康熙对待藩王留在北京的家人有不同的态度。
比如吴三桂留在首都的次子吴应熊和幼子吴世琳都被处死了。
但是耿精忠两个留在首都的兄弟,只是被软禁起来,朝廷并没有太让他们难堪。
与此同时,康熙多次下令劝说耿精忠改过自新。只要郑经能被消灭,他就会继续让他守卫福建。
然而,耿精忠对康熙的好言相劝并不感动,依然走自己的路,带领军队沿着浙江进攻,迅速攻占安徽等地。
康熙见劝说无用,便派清军讨伐耿忠。
[img]596460[/img]
(康熙画像)
耿精忠是三代官员。他从小生活良好,在兵法作战中资格平庸。没有经验,虽然他一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占领了南方的许多城市,但他的大多数将军都有良好的指挥。
然而,随着战线的拉长,耿精忠的队伍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缺乏工资。
战争需要钱。如果你想让士兵们努力工作,你必须拿出钱。然而,耿忠忠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他认为,即使他颠覆了清廷,也不是他成为皇帝。因此,最好现在保持实力。吴三桂和清廷两败俱伤后,他将受益于渔民。
这样想,他就更不愿意拿出钱来发工资了。
士兵缺粮缺薪,那就自筹吧。
@ 他们一路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这样,很快就失去了人民的心。
此外,耿精忠和盟友郑经在利益上也有矛盾,两人的铁联盟,很快就崩溃了。
由于人们对耿精忠的队伍不满意,他们自然拒绝帮助耿精忠的队伍,而是帮助清军。
耿精忠的将军也认为,叛乱不是一条理想的道路。为了挽救生命,许多人秘密投降了清军。
这样,耿精忠的队伍就像散沙一样,很快就被清军一个个打破了。那些容易攻占的城市,也被清军一个个收复。
在这种情况下,耿精忠手下没有投降的士兵也无意造反。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威胁耿精忠投降。
耿精忠也自知不敌,一心想保住眼前的富贵荣华,当清军进驻福州时,他主动打开城门,带领官员出城迎降。
耿忠忠的投降,意味着三藩势力的瓦解,意味着清廷再次夺回主动权。
然而,耿精忠却迷失了方向,弥补了自己的成就。但三藩平定后,他依然被凌迟处死,与吴三桂等人的结局相似。
(参考史料:《清史稿》)
清朝三藩乱说一起打 为什么耿忠忠是第一个投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