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故事,
武庙始建于唐代唐肃宗时期,供奉武成王(武圣)姜子牙,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服务;后来在唐德宗时期,在礼仪使颜真卿的建议下,在武庙中列出了古今名将64人的图形,在宋代扩大到72人,与文庙相呼应。
一个武将,无论历史上有多有名,总不如入选武庙,受到世人祭祀的尊重;唐代,武庙十哲为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积、张亮、司马密、孙武、吴起、乐毅。然而,到了宋代,武庙十哲成为了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积、司马密、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img]594635[/img]
经过仔细比较,是否有变化?是的,从唐朝到宋朝,张亮、白起和吴起都不见了,管仲、郭子仪和范蠡都补上了。张亮、白起和吴起为什么要去?事实上,这三个人是一升两降的。张亮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成为了一种享受。他们陪伴着姜子牙太公,地位比十哲高。
白起呢?白起几乎被直接移出武庙,然后以图形的形式存在。他的地位仍然比十哲差得多。白起的能力不够还是记录不够?我们应该知道,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第一位。他一生都在战斗。在辉煌的战绩中,战国200多年来没有人出其右。
白起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斗,一生中有70多场战斗,没有失败。伊阙战役歼灭了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清了秦军东进之路。打破楚军,进入营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崩溃。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包围敌战先例,为被后人尊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基础。
而且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也非常出色,他的能力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善于分析敌人和我的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对敌人发动毁灭性的攻击。比如伊阙之战集中兵力,每一次都被打破;严英之战中的挖心战术,并附有水攻;华阳之战长途攻击。长平之战以假败诱敌,使其脱离既定阵地,然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img]594636[/img]
无论如何,白起都不应该被移出武庙十哲,但他只是被移出,还是被宋太祖赵匡胤移出;据说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去了武成寺。看两廊画的名将时,他用手杖指着白起道:“杀人已经降了,不武什么的。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于是命人将白起移出武庙。
宋朝以前,入选武庙的人重视能力和成就;然而,宋朝以后,性格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拔标准。换句话说,皇帝对武将的要求更高。也许很多人会反对赵匡胤的行为,但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赵匡胤本人就是一名将军。后来,“黄袍加身”成为皇帝。他知道持有军事力量的将军的危害。宋朝不遗余力地压制将军,削弱将军的权力。这是宋朝文强武弱的由来;除了削弱将军的权力外,赵匡胤还不遗余力地建设将军的思想,杀戮的白起是赵匡胤想要摆脱的人物之一;杀害妻子的吴起也是如此。
为什么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没有进入武庙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