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清朝辫子有多脏,
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毛发情节”。《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皮肤、父母都不敢受伤”,意思是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不能有丝毫的伤害。爱自己的身体就等于爱自己的父母。
然而,自清军入关以来,多尔根发布了《剃须令》,文章说:“无论清军走到哪里,无论官员还是人民,他们都应该在十天内剃光头,剪掉头发和辫子。”。面对清政府的这一规定,许多人都有抵触情绪。在一些地方,他们还举起了抵抗的旗帜,硝烟弥漫了一会儿。
[img]592381[/img]
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
虽然各地反清事业如火如荼,但毕竟清军早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所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很多人不敢再有反抗心理。在清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许多汉族男子不得不违背祖训,开始剃头留辫谋生。
当然,也有一些硬骨头发誓死与头发共存,所以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有句话叫“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
[img]592382[/img]
金钱鼠尾辫
现在看清宫剧,发现清朝人的发型还是很帅的,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他们的头型是“阴阳头”。其实《剃发令》最初规定的发型不堪入目,就是著名的“金钱鼠尾”。
1647年,清廷在《剃须令》中说:“金钱鼠尾是新朝的优雅政治;峨冠博带,实亡国之恶。”。那么什么是金钱鼠尾呢?简单来说就是剃掉头周围所有的头发,在后脑勺中心留下铜钱大小的头发,然后编成细辫子,很像老鼠尾巴下垂。
[img]592383[/img]
从“金钱鼠尾辫”到“阴阳头”的过渡
清初国力鼎盛,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的基础稳定,发型固定,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全新的发型。根据历史资料,乾隆时期,清朝人的发型变化不大,但留下的头发从原来的一美元大小变成了三四美元左右,看起来还是鼠尾的形状。
[img]592384[/img]
然而,1799年以后,随着清朝日落,西山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民间留发面积也越来越大。直到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清宫剧才出现阴阳头。
不得不说,民间储存的程度正好与清朝的国力成反比。国力越强,人们储存的头发就越少。国力越弱,头发保留的面积就越大。这是一种自然的演变。就连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也默许了这一点。
[img]592385[/img]
那清朝人的辫子,究竟有多脏?
在古代,人们洗头非常不方便,后面有一条长辫子,这很难照顾。有些人只是把辫子缠在脖子上,这样工作更方便。穷人有时一年四季都不洗头,甚至很少解开辫子。这样,大量的灰尘和头油就会积聚在他们的头发上,甚至为跳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img]592386[/img]
不只是普通人不经常洗头,甚至是王公贵族,也很少打理自己的头发。有条件的一般十天洗一次,条件稍差的一个月洗一次。那时也没有洗发水、护发素之类的东西。据《红楼梦》记载,女性用鸡蛋、花露油、肥皂等物品洗头,而普通人用草木灰、皂角、芙蓉等物品洗头。将其溶解在水中后,可以去除头上的污渍,穷人不愿意使用这种简单的“洗发水用品”。
[img]592387[/img]
那清朝人的头发到底有多脏呢?一位名叫安德鲁的英国传教士目睹了一个中国人清理辫子的整个过程。另一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说他已经一年没洗头了。这次他准备好清理它了。就在他解开辫子的时候,一股酸味扑鼻而来,头发里的灰尘飞扬,几只小虫子掉了出来。传教士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当场呕吐。后来他回忆说,每当他想起那一幕,他就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img]592388[/img]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金钱鼠尾辫”是清政府的高压政策,而清朝初期的“阴阳头”并不存在,直到晚清才出现。后来,随着清政府倒台和“编织令”的颁布,人们逐渐开始储存头发,完全摆脱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许多专家学者将“金钱鼠尾”作为研究清朝历史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辫子头的演变过程,了解清朝政府的兴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良好的证明。
在古代,人们洗头极其不方便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