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杯酒释兵权的事情,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平定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侄子李重进叛乱后,赵匡胤意识到要彻底解决地方叛乱问题,并在听取赵普的削藩意见后实施。
严格来说,赵匡胤的“酒释兵权”与刘邦根除异姓王和朱元璋残酷屠杀开国英雄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然而,与刘邦根除异姓王和朱元璋残酷屠杀开国英雄相比,赵匡胤的“酒释兵权”更加和平,更加人性化。
[img]594418[/img]
一、事件原因
北宋成立前的五代十国,长达92年,却在中国南北大地上萌生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的大分裂混战时代。这种混乱的根源在于唐末藩镇的崛起。藩镇势力崛起后,持有地方军政大权,实力超过了唐朝的中央力量,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即使唐朝灭亡,藩镇势力混战仍在继续。在乱世中,兵权是建国立业的力量。后周,开国皇帝郭伟也依靠强大的兵权推翻了后汉政权,然后建立了后周。赵匡胤篡位时,他仍然依靠兵权夺取了后周的国家。兵权是决定朝代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img]594419[/img]
赵匡胤用黄袍加身的政治策划夺取了后周的国家,相对平和。然而,黄袍加身并不是赵匡胤发明的,而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发明的。郭威在禅州兵变中被士兵黄袍加身,然后用兵权打败后汉,成功成为皇帝。黄袍加身其实是郭威发明的。
赵匡胤模仿郭威的黄袍,成为皇帝后,其实对整个世界都不放心。此外,淮南节让李重进和昭义军李云起兵反对赵匡胤,最终平定下来。然而,赵匡胤仍然担心有人会用同样的方法制造自己的反抗,所以他决定解除将军的军事权力,所以他有一杯酒来释放他的军事权力。
[img]594420[/img]
二、事件过程
赵匡胤召集了所有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
,有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辉等人。这些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他们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做出了贡献。赵匡胤成了皇帝。这些人自然是加官晋爵,也有部分兵权。
赵匡胤解除了这些禁军将领的兵权,就是直接说死,不给他们回旋的余地。赵匡胤明确告诉这些将领:我担心有人会用同样的方式给你一件黄袍,所以我希望你能主动交出兵权,在当地享受荣耀和财富。同时,我会和你结婚。
[img]594421[/img]
赵匡胤说,作为一名将军,他不可能反对。他不得不同意。赵匡胤已经制定了最坏的计划。赵匡胤是一名政治家。他不可能没有这样的政治事件的计划。虽然赵匡胤有很大的信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除将军的军事权力,但幕后的军事准备绝对没有停止。
赵匡胤本人就是一位拥有军事权力的将军。他深知军事权力的重要性。他制定了许多控制军事权力的政策。例如,赵匡胤将军事调动权与军事领导权分开。带兵的将军没有调动权,调动的将军也不负责带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将军控制军事权力的可能性。此外,赵匡胤还将全国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扎在首都,另一部分驻扎在地。数量是一样的,相互制衡。这也是一种平衡,制度上消除了兵变的可能性。
[img]594422[/img]
虽然邀请这些将军参加宴会有一些鸿门宴会的味道,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酒释放权是政权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赵匡胤势在必得,必须禁止将军妥协,没有谈判的空间,鸿门宴会是不同势力的政治竞争,性质不同,没有可比性。
即使这些将领不同意,赵匡胤也有足够的应对方式:
首先,赵匡胤邀请这些将军制定了最坏的计划。如果他们反对,这些将军肯定会被杀。这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与你讨论任何事情。
第二,禁军将领事件突然发生,但赵匡胤有信心。即使他想反抗,他也没有机会。赵匡胤已经做好了军事安排,赵匡胤拥有最大的军事力量。这些禁军将领的军事力量不如赵匡胤好。
[img]594423[/img]
第三,通过政治婚姻,赵匡胤还控制了这些禁军将领,将他们绑定到一个利益共同体,不可能反对赵匡胤,这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利益。
@ 赵匡胤死后,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辉等禁军将领没有回旋余地。他们只同意赵匡胤当时是皇帝。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反对皇帝的后果是什么。不管是明是暗,他们都没有机会反对。如果将军们反对,他们就会死。
如果武将不愿意交出兵权,赵匡胤杯酒释放兵权 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