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幅员辽阔,仅次于元朝
说到闭关锁国,一定要知道康乾盛世,有康乾盛世的“支撑”,雍正皇帝才敢执行这个看似“霸气”,其实“目光短浅”的国策。在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地图经历了多次扩张。乾隆皇帝时期,清朝疆域平定新疆后,达到了仅次于元朝的地图。东南包括台湾和澎湖群岛,西至咸海和葱岭,南至缅甸北部,东北至兴安岭。继承了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后,形成了历史名称自汉、唐以来,未之有也前所未有的“大统一”多民族国家。当时甚至有香料群岛的苏禄(现在东印度群岛左右)也表示依附于清朝,但乾隆因为离中央太远而拒绝了(就是这么骄傲)。
二是经济繁荣,GDP约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康乾时期,清朝的国库储备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万两白银左右。曾多次免除钱粮税收约3亿两白银。就连当时的工业产量也占了世界的30%左右。其成就主要得益于清初繁荣的商业贸易,各种商品销往国内外,使各方流通更加密切。例如,景德镇瓷器、广东蔗糖、湖南茶、广东佛山铁器等在全国各地销售,甚至销往国外,特别是江南丝绸面料。清朝比明朝有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这些清朝早期的开放和积累,使康乾时期的经济繁荣,才有了“闭关锁国”的信心。
[img]593352[/img]
三、文化也得到了发展,突出了一个时代的态度
清朝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学者的待遇。他多次举办博学宏儒科(清代学者之一),建立南方学习体系(南方学习掌管内阁),一直在中国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康乾时期还出版了许多著名文集,如《续三通》、《朝代三通》、《清代会典》等史书;还有四大文学之首的《红楼梦》,以及著名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并下令编写《四库全书》(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系列)和《古今图书融合》,成为繁荣时期的文化象征。
[img]593353[/img]
四、军力强胜,东征西讨
康熙12年(1672年),康熙皇帝不想看到藩王的权力太大,所以他下令撤回藩王,这引起了藩王吴三桂的抵制。与此同时,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平南王尚之信先后作出反应,形成了三藩之乱,但康熙最终在20年内平静下来。康熙在24年和25年发动了两场雅克萨战争,并与沙皇政府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康熙56年(1717年)至59年(1720年),清军击败占领西藏的准噶尔部,开始进入西藏。从那以后,雍正平定了青海之战,乾隆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规模和卓战役,每一场战争都赢了。这些都是清朝早期的有力证明,也是“闭关锁国”的有力依据。
[img]593354[/img]
总结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回归。此后,中国陷入衰退,原因是“闭关锁国”的重大决策。康乾盛世的繁荣是不可否认的,但盲目傲慢也是其失落的原因。我们应该以此为警告,警惕傲慢的影响。
清朝关闭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到底有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