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被写成了金曲《梁祝》和各种戏曲文学,很多演员都出演过影视剧。目前徐克导演的《梁祝》可以说是比较经典的。音乐主要是钢琴和小提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真实的。朱英台,一个出身士族的女儿,确实有自己的人。梁山伯也亲自请人求婚,但他被朱英台的父母拒绝了。梁山伯祝英台仍有缘无份。梁山伯后来谋得了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令的职务,本以为能促成这段婚姻,没想到她已被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朱英台的女儿被曝光了,梁山伯知道朱英台让自己嫁给小女儿的原因,不是想成为一个姐夫,而是她是一个女儿。
[img]593261[/img]
然而,在包办婚姻的古代,在南北朝,祝英台的父母都是士族,类似于今天印度的高种姓。梁山伯的家庭并不穷,但他们不是士族,就像印度的低种姓一样。两个阶级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在古代,他们是阶级从父。如果一个士族的公子,一个非士族的女孩是妾,孩子自然是士族,但如果一个士族的女人结婚了,那么后代就是非士族。她的父亲将她许配给士族马文才,绝对不考虑梁山伯。
[img]593262[/img]
士族在南北朝是世袭,王朝可以改变,士族从不站立,曹操为什么嫁给长子再婚甄宓,甄宓是当地士族,曹家需要他们的支持,而南北朝的“士族”是名册,一个家庭的兴衰,婚丧嫁娶都记录在案,防止别人假装。
[img]593263[/img]
比如当时琅琊王、陈郡谢、清河崔、太原王等,几乎都是世代为官。陇西李的后人建立了唐朝。这些顶级门阀的孩子世代出儒,四海为官,互相扶持。几百年来,士族对普通人有控制权。如果普通人冒犯了士族,他们将被判重罪,流放数千英里。
[img]593264[/img]
像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士族高贵低贱,光明正大地写入法律。这两个阶层永远不会通婚,最多也会纳妾。祝英台是士族的女儿。在士族眼里,她爱上了梁山伯,简直是自甘堕落,疯了。也有可能像印度那样直接把女儿扔进河里。梁山伯可以进学院读书,说明家境不穷,至少是小康之家。
[img]593265[/img]
南北朝的士族婚姻,都是第一次婚姻,同样身份的家庭婚姻,士族婚姻,几十英里是亲戚,如果女儿和普通家庭婚姻,损害整个家庭的声誉,士族也分为369,如曹植娶了清河崔女人为妻,在人们眼中,已经结婚了。
[img]593266[/img]
士族贵族是所有门户争夺的对象,士族和普通人之间绝对禁止。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士族不能与普通人通婚,也不能担任浑浊的官员。如果他们违反规定,他们将被所有士族唾弃。如果南北朝士族与普通人通婚,他们将被朝鲜大臣弹劾,从失去官员到失去士族身份。祝庄主怎么敢让女儿从士族女儿沦落到那种境地?
[img]593267[/img]
祝英台不是一个普通的闺房,如果父母支持祝英台的选择,家庭将被弹劾,她的姐妹婚姻不好,男人的职业生涯困难,祝英台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孩,在士族家庭长大,不等待在家结婚生子,而是打扮成男人学习!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女人。
朱英台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在学院生活了几年后,她也意识到了学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理解了严重的后果。她打破了第一个观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的思想比许多现代女孩都强烈。她从不想依靠丈夫,而是决心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
[img]593268[/img]
祝英台和梁山伯不仅是恋人,也是最好的朋友。梁山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只能成为一个有才华的小官员。祝英台有远见和知识,但女性被限制在家里,对彼此有很大的理解和宽容。祝英台的殉情是一种绝望的抵抗。魏文帝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后,家庭成员成为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为了维护这一阶层的利益,官员选拔成为士族子女的门槛。西晋时期,士妾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当时,普通人的崛起之路被堵塞,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像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朱英台和梁山伯也没有服从,用自己的生命反抗和呐喊。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朱英台被后代封为“义妇”,表彰她的忠诚,但痴迷的梁山伯并没有得到古代文化价值观的认可。古人只认为他无能为力,没有看到珍贵的情郎。
历史上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什么样的? 除了恋人,他们还是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