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露黄袍加身的诸多疑点 黄袍加身真的是阴谋吗?

无论我们从哪个渠道,我们都知道宋朝建国的历史几乎是一种模式,那就是后周皇帝出现了七年(960年)。赵匡胤趁契丹敌人犯罪的机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加上黄袍。第二天,班主任回到北京,后周去世。宋朝成立了300多年。

史书上有结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赵普导演、赵光义等将军联合举办的一场秀,说是阴谋也不过分。

[img]594424[/img]

黄袍加身的几个疑点

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赵匡胤不仅领导了禁军,还领导了德国的指挥官。他已经是后周的第一个军人了。在这个时候,他完全有能力发动政变,并确保胜利。事实也是如此。当他穿着黄袍回到北京时,他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所以,我们的问题来了。既然他有能力发动政变并取得成功,他为什么要谎报契丹犯罪?领兵出征后,他第二天又被杀了?为什么不直接在宫里发动政变就更容易了?他可以随时让7岁的皇帝“崩溃”,让反对他的朝臣犯任何“错误”,然后惩罚他们。这样做的风险因素远小于现在的做法。

[img]594425[/img]

剧照:赵匡胤,柴荣

柴荣去世后,赵匡胤在哪里?他做了什么?据史料记载,柴荣死后,赵匡胤离开都城开封府,去了自己的封地归德府,直到陈桥兵变时的这半年,他几乎没有离开归德。或者朝廷抵抗契丹的圣旨把他召回首都。

[img]594426[/img]

剧照:赵匡胤

这是第二个值得讨论的地方。既然他有取周而代之的想法,为什么他在这么长时间内远离权力的中心区域?军事第一强人如此自信,远离归德就能遥控朝堂?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赵匡胤只是一个军事强人,远未达到控制政治的能力。而且当时两位宰辅和王溥都是强硬的人,尤其是范质,他和赵匡胤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兵变时,得知赵匡胤率兵回京,大局确定后,范质还紧紧抓住王溥的手臂,叫“匆匆派将军,我们的错”,甚至抓住了王溥的手臂上的血。由此可见,赵匡胤被要求干预政治,恐怕他的范质是第一个不同意的。

[img]594427[/img]

赵匡胤

@ 如果赵匡胤有准备的兵变,他永远不会容忍与自己唱对台戏的宰辅留在朝中。

赵匡胤的家人在兵变当天在哪里?按照常识,此时最安全的地方是赵匡胤的领地归德。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他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在开封和敌人的大本营。据史料记载,赵匡胤黄袍加后才派人回开封报平安,顺便通知城内亲信石守信等人配合兵变。当时赵匡胤的家人还在城里的庙里上香,他们知道兵变的消息比搜自己的军队晚。能逃脱生命,完全是庙里和尚的功劳。这是第三个疑问。赵匡胤想用家人的头为自己的江山祭旗吗?

既然有很多疑点,总有事实吗?

[img]594428[/img]

赵光义是陈桥兵的始作俑者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赵广义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甚至赵普也为他工作。此时,赵光义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如果他想取得成功,他只能在自己的兄弟身上找到突破点。

赵光义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也许没有多少人相信。用“烛光斧影”杀死自己的哥哥,并巧妙地起诉迫使两个侄子死亡。如果自己的哥哥能解决这个问题,弟弟就更不用说了。让他跟随他的兄弟和侄子。目的是让他的后代稳坐江山。捡别人好说,连自己的儿子,自己指定的接班人,王子也要嫉妒,有些人说不过去。亲征契丹时,中箭骑驴回来的赵光义看到王子赵恒被臣民支持。他嫉妒地说:“人心属于王子。他会把我放在哪里?如果没有宰相寇准的劝说,恐怕王子也会受苦。

[img]594429[/img]

面对当时的机遇,这样的人会愿意孤独,让大哥自由选择生活吗?你知道,他的大哥是他成功和进步的唯一保证。

因此,所有的疑虑都有突破点:首先,赵光义有同样的劝说。借口是小皇帝年轻,机会难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会被别人抓住。但赵匡胤就是不为所动。

有些人就像一头倔强的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此时赵光义见软不行,就想硬来。于是,阴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img]594430[/img]

如果你想强迫赵匡胤叛乱,你必须首先建立舆论。首都开封的街道上传播着“点检作为天子”的谣言,整个朝廷内外都感到恐慌。然而,这一举动并不是很聪明。为了避免怀疑,赵匡胤干脆离开封,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用实际行动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使谣言不受攻击和打破。

舆论强迫不了,我就从身边的人开始工作,鼓励赵匡胤的亲信将军石守信,慕容延钊,军事赵普,让他们帮忙完成劝说大业。这些人的工作做好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img]594431[/img]

剧照:赵匡胤

契丹来犯,赵匡胤不得不带兵出征。在离开封只有40英里的陈桥,弟弟独自见到了指挥官赵匡胤,或者旧事重提:大哥,是时候逆转了,衣服已经带来了,黄色的,一定要合身。现在等我没用了。你反叛的消息已经传回首都了。是的,一切都是我策划的,做不做就自己权衡一下。哦,还有,消息传出有时候,我妈、嫂子、侄子都还在京城!尽早做决定,不要迟到。时间不等人...

你这个畜生!

[img]594432[/img]

赵匡胤很生气。十多年后,像宫殿里的太监和宫女一样,外面的士兵们看不到或听不到房子里两兄弟的具体情况,就像十多年后宫殿里的太监和宫女一样。赵光义像十多年后的那天晚上一样躲避,然后一切都停止了。

赵匡胤终究杀不了弟弟。真的,一切都很快。第二天早上,他必须把一切都做好

[img]594433[/img]

就这样,宋朝成立了。小人是赵匡胤做的,皇位最终落在赵光义手中。


揭露黄袍加身的诸多疑点 黄袍加身真的是阴谋吗?揭露黄袍加身的诸多疑点 黄袍加身真的是阴谋吗?

,,,,,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郑贡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喝死了自己?
  •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喝酒的社会。陌生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喝几杯酒,自然会有更多的话,关系也会慢慢熟悉。毫不忌讳地说,在中国...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及具体实施!
  •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庭。他早年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有了很好的了解。他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

  • 心软手软,为什么宋太祖没有大屠杀开国功臣?
  •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采取陈平“伪游云梦”的策略,逮捕了西汉开国功臣、楚王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

  • 宋太宗赵光义是怎样进行宋朝的统一大业的
  •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