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韩国是怎么衰落的,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建立之战,是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秦国消灭其他六大诸侯国,统治世界的战争。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掌握了秦国大军。在李斯、尉耀等人的帮助下,秦王嬴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统天下”的战略。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定魏楚,消灭韩赵;远近攻击,一个接一个地打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500多年的诸侯分离纠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img]592105[/img]
在秦朝六国之战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摧毁的诸侯国。此外,秦国消灭韩国的过程可以说是毫不费力的。原因是秦国已经通过多次战斗削弱甚至打击了韩国。在我看来,在战国时期,韩国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力量,但在这四场战斗之后,它完全衰落了!
一、修鱼之战
修鱼之战,是第一次合纵攻秦。战国时期,张仪来到秦国,被秦惠文王重用。秦惠文王派张仪到魏国,游说魏国倒向秦国,结果不成功。因此,秦国在周显王47年(前322年)发兵攻魏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占领了韩之炎陵(今河南炎陵西北)和义渠之郁郅(今甘肃庆阳)。秦国的外部扩张导致了山东六国的联合发展。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这是第一次合纵攻秦。
[img]592106[/img]
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对五国进行了纵向攻击,并派遣了楚里疾病率领秦军进行攻击。秦军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与魏、赵、韩联军在修鱼(今河南元阳西南)进行决战。联军大败,伤亡8.2万余人,韩国将军申差被俘。因此,在修鱼之战中,不仅魏赵遭受重创,韩国还损失了数万兵马,其将军也被秦俘。
二、宜阳之战
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年)至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韩国重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部)与韩军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占宜阳,此战共斩首6万韩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宜阳之战中,秦军的攻坚战进展并不顺利。经过五月的战争,战争失败了,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主将甘茂曾动摇信心,想半途而废。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诸侯国,但在战国中期,韩国仍有抵御秦国的实力。
[img]592107[/img]
然而,甘茂本人客居秦国为相,只能背水一战。最后,甘茂将个人所有的钱都用于公赏,在重赏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了宜阳。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经过长期的苦战,秦军终于占领了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那时起,秦国的领土扩展到中原,完全控制了萧、信的危险,这无疑有助于秦国进一步侵蚀韩国、魏国、赵国等中原诸侯国的领土。
三、伊阙之战
在修鱼和宜阳之战中,韩国总共损失了不到10万兵马。然而,仅在伊阙之战中,韩国就失去了10多万精锐力量,这成为韩国衰落的关键一战。伊阙之战是22年(前293年),秦国率领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打开东进中原通道。在伊阙之战中,魏国和韩国各自派出了10多万兵马,形成了一支规模达24万人的联军。
[img]592108[/img]
相应地,秦国大将白起的兵力虽然只有魏韩联军的一半左右,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也就是说,在伊阙之战中,白起采取了各种破碎的战术,先攻打魏军,然后挥手击败韩军,从而歼灭了24万韩魏联军,占领了伊阙,占领了魏城和韩国安邑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几个座位。伊阙之战后,韩国精锐力量损失惨重,逐渐失去了抵抗秦国的实力和勇气。
四、邢城之战
@ 星城之战是公元前264年(周红王51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星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5座城邑。公元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星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先后攻打韩国星城等五座城邑,杀死韩国军队5万人。第二年(前263年),白起率军封锁南阳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次攻打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不得不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因此,对于邢城之战来说,不仅让韩国失去了5万军队和5座城市,也让韩国失去了上党郡,引发了长平之战。
[img]592109[/img]
对于长平之战来说,虽然是秦赵之间的战役,但赵无疑意味着秦在山东六国之间没有竞争对手。在此基础上,秦国统一世界的趋势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诸侯国,但也有一定的实力吞并郑国,开启申不害变法。然而,在修鱼之战、宜阳之战、伊阙之战、邢城之战之后,韩国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还失去了数十万精锐士卒。因此,在这四场战役之后,韩国彻底衰落,被秦国摧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韩国是如何在四场战役中衰落的? 被秦国摧毁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