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的京官甚至不能维持温饱 他们真的这么穷吗?

很多人不知道清朝京官很穷,

康熙八年(1669)监察御史赵菁上疏要求皇帝提高工资,并抱怨连温饱都维持不了,但没有被康熙采纳。雍正继位后,采取了羡慕归公的方式,改革了工资机制,增加了对白银的支持,但基本上是针对地方总督等高级官员。与外官相比,京官虽然在雍正三年有所改善,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六部堂官给了“恩酬”,
但是,各部院衙门的额外官员和候补官员都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官员的名义收入无法与外国官员相比。一个七品的县令收入超过1000两个,而同级的北京官员不到100两个,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晚清,著名文人李慈明担任北京官员时,他经常无法解开锅。”最近,他很尴尬,不能着火。”

[img]591555[/img]

李慈铭(1830~1894)_图

李慈铭的情况非常普遍。当时,一些北京官员甚至长期吃不饱,导致营养不良,而“人有菜”。即使是北京官员的贫穷也成了很多人
调侃嘲讽的对象:“轿子破帘,马破鞍,白发难熬,粪车当道从旁边经过,就是当代一品官。“虽然穷,但最致命的是,作为翰林京官,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摆脸。出行要做轿子,家里要有奴役,迎来往往不能少。当时有一首诗生动地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先载车马后载人,载师门二两银。只有两餐不能载,一次典当一伤神。“不仅如此,北京官员还应该保持与身份相当的各种旅行、听戏、宴会等。据一些学者粗略统计,北京官员的月薪相当于人民币,也就是2000多元,这对巨额支出来说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清季京官的生活》

北京官员李锡斌来自河北。因为很少和外官交朋友,他经常抱怨:“我家平时不做饭,上下四口人早上花一块钱买开水,早晚四口吃馒头四斤,加点葱酱配菜。”你可以想象北京官员的贫穷。

[img]591556[/img]

清代马蹄形元宝_图

既然这么穷,为什么要维持北京官员的正常生活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借钱,另一个是期待外国官员送各种“尊重”,所以我不得不与当地官员交朋友,希望给予一点赞助。所以有一种现象,北京官员询问当地官员进入北京的消息,一旦确认,立即跑去告诉,蜂拥而至,有些人说这是“一百多年的故事”。

清代笔记《平坛遗稿》记载:京官剧院习惯了。如果不参加,不回请,以后就不会被列入阵营了。如果长时间没有这个圈子,不按照这个官场规则“耍花招”,那么这辈子就不想当官了。这些社会互动在当时是必要的“政治投入”。

有趣的是,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是从贫穷的北京官员开始的。作为一个从湖南大山出来的年轻人,他一路向北,典型的“北漂”。成为北京官员后,他经常担心缺钱,甚至贫穷。他被下属解雇,没有和他混在一起。

[img]591557[/img]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至1872年3月12日)

道光二十一年,新来到北京的年底,曾国藩在湖南老家到处“化缘”的钱基本都花光了,只好借了50两银子勉强过年。从那以后,他的债务逐渐达到了1000多两。在长期的经济压力下,即使在做梦的时候,曾国藩也梦到了别人对钱的羡慕:“昨天闻到别人的尊重,他的心被感动了。昨晚,梦想家受益了,非常羡慕。”然后我不得不自己回顾这颗“好心”。《顽疾》

缺钱,远在北京的曾国藩想回老家探亲,没有路费,不得不放弃:“梦里,永远想念堂上的老人。”、“自从余去年以来,他每天都想回到省里。北京欠了近1200英镑的债,回家的路费需要几百英镑,这很难做到。”此时,曾国藩已跃升为清代副省级官员,但由于没有路费,他无法回家,这真是令人尴尬。

与李慈铭和刘光第相比,京官曾国藩并不是最差的,晚清最差最差的京官就是刘光第。穷到什么程度?就连北京的房子也买不起。他不得不在北京的“五环路”郊区盖一栋破房子,用栅栏包围着它。如果家里找不到老师,他会自己教。如果客人来了,他只能零售一点白酒,煮芋头小麦招待客人。刘光第本人整整十年都买不起一套衣服,“一布袍,十年不易。“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这和沿街叫花子没什么不同。刘光第甚至每天步行10公里去上班。可以说,北京官员中的一个非常穷。

虽然这些只是表面的,但它们可以从根本上找到一些原因。

[img]591558[/img]

清官_图

时间回到乾隆年代,一直以盛世自居的乾隆一朝,京官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官部尚书陈宏谋为官廉洁,不贪不占,家里缺钱时,需要把朝廷给的人拿出来卖补贴家用。从工资的角度来看,从乾隆时期到清末,工资制度普遍相当,但物价水平却在上升。清朝乾隆元年以来,到光绪十年左右,白银的购买力约为三倍。在银价上涨的情况下,以银为主要货币手段的北京官员再次受到这种影响,这可以说是低薪下的雪上加霜。

清朝进一步腐败的问题是,一旦贫穷的北京官员有机会把当地官员或考官放在外面,咸鱼就会立即翻身,甚至加剧非法搜索,以报告之前的“贫穷仇恨”。为了进一步保持官位,他们上下勾结,只想成为一名官员,发财。被称为三朝元老的曹振琏充分发挥了这种官方惯例。

[img]591559[/img]

曹振勇(1755-1835年)

《清室外纪》记录了曹振勇生动的经历:“要想当官,首先要有内援、贿赂费,尤其不要吝啬。态度要极其圆滑,遇到事情不能承担责任。一切都要认真,不能有立功之心,也不能自以为忠。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应该巧妙地避免它。最重要的是,不要为模棱两可而胡说八道……”在很大程度上,曹振勇等不作为的三朝首相代表了清朝官员的整体官方风格。在历史模式下,更多的人也可以从制度建设中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清史稿》《平坛遗稿》


清朝的京官甚至不能维持温饱 他们真的这么穷吗?清朝的京官甚至不能维持温饱 他们真的这么穷吗?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