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隆兴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是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绍兴32年6月(公元1162年),55岁的宋高宗突然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敏(宋孝宗),成为优游卒岁的皇帝。

后来,赵构活了20多年,继位的宋孝宗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主路线,启用了主战派,一年内启动了隆兴北伐。

由此可见,宋高宗的退位不是身体原因,而是故意纠正主和路线,宋孝宗的主战应该得到他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

在宋高宗的默许下,宋孝宗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并启用了主战派大臣张军,开启了隆兴北伐的序幕。

龙兴元年(公元1163年)4月,宋孝宗绕过三省、枢密院,直接向张军下达北伐命令。

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的张军分为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一路走出濠州,取灵璧;另一路由邵宏远率领,出泗州,取虹县。

[img]590765[/img]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时随父杀敌,武功高强,屡立战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与李显忠显赫的战绩相比,邵宏远暗淡多了,只有资格老了,才能重用。

这次旅行,两人各领一半兵力,各攻打一座城市,竞争意义很强。没想到,李显忠还是很凶的,很快就攻下了灵璧,邵宏远还在虹县城下挠头。

既然你做不到,我就帮你。李显忠好心派灵璧降卒到虹县招降。没想到,虹县守将富查特默和大周仁直接向李显忠投降。

一人一城,现在都让你赢了,我的脸在哪里?邵宏远心里很不高兴,觉得李显忠是故意羞辱他的。

碰巧,邵宏远手下的一名士兵抢走了投降金人千户的佩刀,金人千户向李显忠投诉,李显忠二话没说就杀了这名士兵。

[img]590766[/img]

从此,邵宏远彻底恨上了李显忠,李显忠反对他的支持,李显忠反对他的支持。

解决灵璧和虹县后,李显忠继续进兵宿州。苏州守将出城迎敌,李显忠大败之,追赶20多里。

李显忠打完一场胜仗,邵宏远这才磨磨蹭蹭地去苏州集会,见到李显忠后,他酸溜溜地说:“你真是关西将军啊。”

锐意进取的李显忠决定趁热打铁攻打苏州。邵宏远不同意,李显忠不得不自己动手。经过一番激战,李显忠成功夺得苏州,邵宏远正好加入战场,分享胜利的果实。

苏州是淮南的重镇,落入金人之手30多年。宋孝宗很高兴这次收复。他亲自写信表扬张军,称赞他是近十年来最大的胜利。

入城后,邵宏远建议将宿州府库的财产奖励给士兵,李显忠不同意,只奖励准备好的财产。

[img]590767[/img]

显然,邵宏渊的举动是为了取悦军队的士气,而李显忠的军事纪律一直很严格。他在秋天没有犯任何错误,但面对利益和纪律,绝大多数人站在利益的一边。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刻和公开。

鉴于李显忠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淮南、JD.COM、河北招使,邵宏远为副。这让邵宏远更加不满,当场说我不接受李显忠的控制。

战争即将来临,指挥层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但张军却没能引起重视,盲目地好言相劝,稀泥。

金人不愿意失去宿州。左副元帅赫舍里志宁亲自率领1万多名精兵从淮阳直奔宿州,李显忠击退。随后,金军将领贝萨率先骑10万人进攻,李显忠再次击退。

随着金军增援的兵力越来越多,李显忠逐渐无法支撑,邵宏远率兵进攻。

出乎意料的是,邵宏远一动不动,还对其他士兵说:“天气太热了,站在阴凉的地方扇扇子都觉得受不了,更别说穿盔甲了!”

[img]590768[/img]

李显忠正在努力战斗,但邵宏远却在看热闹,不稳定的军心逐渐瓦解。随着战斗的进行,统制官员纷纷溜走,守城的士兵越来越少。

事实上,这也不能怪统制官,两位主将的意见也不能统一,这场战争还能打吗?

第二天,金军继续发动强攻,李显忠拼尽全力抵抗,杀死金军2000多人,最终击退金军。

筋疲力尽的李显忠叹了口气:“如果所有的军队都能互相争斗,从城外发动攻击,敌帅就会被抓住!”邵宏远开玩笑说:“我听说金军又增加了20万元。如果我们不撤退,恐怕我们就回不去了。”

李显忠完全绝望了,抬头叹了口气:“上帝不想让我们恢复中原吗,为什么要抓住它!”那天晚上,心灰意冷的李显忠和邵宏远撤退,苏州再次落入金人手中。

听说宋军撤退,金人一路跟着,追到符离发起攻击,军心瓦解的宋军全线崩溃,赴水而死者数不胜数,军资全部落入金人之手。

[img]590769[/img]

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以这样的结局结束。然而,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邵宏渊的沮丧,更是宋朝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宋朝一直以文控武。然而,在大的军事行动中,最高指挥官必须是文臣。为了防止武将自尊,通常分为几种方式。每个将军都指挥自己的一部分,不属于对方。

例如,在隆兴北伐,张军是最高指挥官,李显忠和邵宏远率领军队作战。即使李显忠在战场上以更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更高的权力,他也可以暂时控制邵宏远,但他没有杀戮的权力。

也就是说,如果邵宏远不听李显忠的命令,李显忠就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如果他杀了邵宏远,那就是谋反。

对于张军或朝廷来说,一线指挥权不可能完全交给李显忠。邵宏远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为什么当邵宏远说他不接受李显忠的控制时,张军和朝廷对此漠不关心。

总之,在宋代的军事字典中,制衡比胜利更重要。隆兴北伐失利后,邵宏远只被降职,继续在军界混日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李显忠被撤职。

说政治混得风生水起,会打仗的束手束脚,还得随时准备背锅,这就是宋军的悲哀。

(参考资料:毕元《续资治通鉴》。)


隆兴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是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隆兴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是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

  • 南宋大臣曾怀生平简介 曾怀历史如何记载的
  • 曾怀(1100-1172年),字钦道,祖籍晋江,由京师迁居常熟。南宋隆兴中任浙西提举,后又任度支员外郎,有综合考核财政的才能。因...

  • 大宋宋慈: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 的鼻祖
  • 宋慈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的鼻祖,在法医学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宋慈一生破案无数,主要是从检验尸体上面查到蛛丝马迹使...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陈自强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陈自强:字勉之。南宋中期宰相,贪官。福建长乐人。淳熙五年 (1178) 戊戌进士。庆元初以曾为权相韩侂...

  • 南宋大臣朱倬生平简介 朱倬是怎么死的
  • 朱倬(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

  • 著名奸臣汪伯彦的故事 汪伯彦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在南宋属于主和派。少颖异,嗜诗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