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事,
大多数热爱明朝历史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明朝:“天子守国,君王死于国家。”完整地说,应该是:“不和亲,不赔钱,不割地,不贡献,天子守国,君王死于国家。”
[img]591411[/img]
在一些网站和书籍中,有人说这句话是明朝的祖训,查了很多资料,包括《明实录》、《明史》等,都没有看到这句话,也没有史料记载它是朱元璋或朱棣留下的祖训。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似乎没有这样的说法,尽管当时人们也知道明朝大多数皇帝都很坚强。这句话应该是在互联网时代,热爱明朝历史的网民自发总结出来的。它的来源应该是三个地方。
[img]591412[/img]
第一个地方来自明朝的祖先朱迪。1414年(永乐12年),朱迪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主任回到北京时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越了前古。他控制着北方,占领了西番南岛的西洋夷,没有汉族的和亲,没有唐朝的联盟,没有宋朝的年轻硬币,没有兄弟敌国的礼物。”这句话其实相当于为明朝制定了国策,后来逐渐演变成“不和亲,不赔钱,不割地,不纳贡”。
第二个地方的来源是最令人惊讶的。“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最早出自阎崇年2004年写的《清朝十二帝》一书。阎崇年是著名的清史专家。当他谈到咸丰皇帝的混账时,他比较了明朝的祖先朱迪:
[img]591413[/img]
“面对英法联军6000多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时明成祖朱迪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咸丰皇帝带领妻儿、军机大臣、贵族逃跑,称之为“巡狩”。咸丰皇帝造成了历史上的大错特错!”
第三个来源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国王死了”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曲礼下》:“国君死亡,医生死亡,士死制。”意思是国君与国家共存,官员与人民共存,士族与国君号令共存。
[img]591414[/img]
“不和亲,不赔钱,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君王死亡。”虽然这句话不是历史书,而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但明朝确实做到了276年。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亡的国家出自哪里? 这句话是明朝人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