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清朝剪辫子,
清军入关建立中原政权之初,就对占领地的人实行了剃发留辫的政策,即除了编辫子的头部和后部毛发外,前部和周围的头发都被剃光了。这种政策的血腥可谓数不胜数,真的到了“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的地步。
清政府以这种血腥的“辫子运动”建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权威。因此,在清朝,留辫子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执法也很酷。
[img]590972[/img]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以人为本,治人为本”,以剪辫子激发人们的反清意识。随后,剪辫子运动席卷全国。革命军政府专门成立了宣传小组和“剪辫子队”。当他们看到男人的辫子时,他们会剪辫子,以结束旧时代,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那就是剪辫子的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剪辫子的风并没有开始。晚清时期,剪辫子的风已经刮起。
1840年,西方列强,尤其是以英帝国为首的侵略者,发动了与清朝的鸦片战争。从那以后,清朝的大门逐渐开放,清廷被迫开始对外开放的洋务运动。
[img]590973[/img]
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虽然清朝的主流意识是把外邦当成夷敌,以上对下,以尊对卑,甚至称外交部为“理藩院”,鄙视外国人,但仍有不少进步人士甚至王公大臣要求剪辫子。
有识之士或进步者提出剪辫子的要求也就不足为奇了,革命主义者用剪辫子来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令人惊讶的是,为什么满清的贵族也有剪辫子“背叛祖先”的想法和行为?难道他们不怕政治不正确,知法犯法,违反清朝法律法规,造成谋杀吗?
[img]590974[/img]
然而,人们知道的是,当时晚清的大门已经开了,外国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中国人也开始走出去。辫子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拖了200多年。此时,它不仅太笨重,太引人注目,而且太过时了。毕竟,在晚清和清朝成立之初,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时刻和时刻。
1872年,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中国留学生事业先锋容洪带到美国留学的孩子脑后拖着辫子。这些头上有辫子的小男人来到美国后,美国孩子经常跟着他们喊“中国女孩”,甚至指着辫子侮辱他们“猪尾巴”。
渐渐地,“祖先的法律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被外国人破坏了。此外,慈禧太后能否长期听政治,拒绝还政于皇帝,难道不是对祖先法律的重大破坏吗?
[img]590975[/img]
这样,剃发留辫的祖先之法就该变了。
1898年戊戌变法,康有为给光绪上了一个“请断发换衣服换元折”,呼吁光绪帝率先剪辫子,换衣服,为国民树立榜样。他对男人留辫子说:“孩子牵弄,既缘国弱,尤其被戏侮,斥为豚尾”。康有为还将辫子去除与工业生产联系起来。他痛苦地说:“今天的物质修饰,尤尚机器,辫子的长度,摇摆的动作,错误的缠绕机器,可以死亡。。。辫子和机器不相容。”
1900年,张太炎在上海当众剪辫子,引起轰动。20世纪初,随着革命党反清革命的到来,许多年轻人厌恶地称辫子为“麻烦丝”。1902年以后,中国大规模派国际学生到日本,其中许多人在日本剪辫子。不仅是国际学生,国内新学校的学生也有剪辫子的趋势。
[img]590976[/img]
1905年,清末重臣爱新觉罗·载泽、司法部长戴鸿慈前往西方调查宪政,其中40多名随行人员中有一半剪辫子。在八旗的年轻贵族和儿童中,许多人在革命前剪掉了辫子。更令人惊讶的是,在1908年慈禧的葬礼上,《泰晤士报》的记者拍下了当时的照片。骑在马上的新兵也剪了辫子,脑后光秃秃的。
1905年蔡元培在上海中国公学学习时,学生们基本上剪掉了辫子。
时代在变,形势比人强。这时,清朝最高统治者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置可否。当他们不再进入海关时,“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的杀戮是相当勇敢的。
1911年10月10日,所有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和人民都剪掉了辫子。
[img]590977[/img]
看到清朝的总体趋势已经消失,一些清朝官僚政客也开始用辫子跟上形势。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的那天晚上,袁世凯也剪掉了辫子,成为了一名“革命同志”。
当然,清朝灭亡后,随着编织趋势的消退,留辫子和发型与政治无关,逐渐恢复了人们自由选择的习俗。毫无疑问,这是辛亥革命后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清朝剪辫子的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剪辫子的人不怕被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