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夺门之变,
如果说明朝皇帝的悲惨程度,朱祁钰可以排名前三。当了八年皇帝后,前皇帝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轻松夺取了他的皇位,让他死得不明。
为什么这场政变这么容易成功?
[img]590169[/img]
可以说话长了。
让我们从朱祁钰的身份开始。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普通儿子。明朝有“居长必正”的规定。因此,当朱瞻基有长子朱祁镇时,朱祁钰没有资格继承大统。
然而,朱祁镇雄心勃勃,却没有匹配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眼高手低。征服瓦拉的时候,我栽了个大跟头,埋了几十万明军,先被瓦拉太师俘虏了。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是明军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失败。熊海子的成长成本真的很高。
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回中国,整个明朝都慌了。
什么是皇帝?它是朝廷的代表,政治意义太重要了。如果明朝政府不立即采取措施,那就等着被瓦拉威胁吧。当皇帝在手时,瓦拉必须提出过度的条件,或者利用皇帝欺骗开关。
这时,于谦等大臣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跳过了还在吃奶的王子朱见深,另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不让瓦拉的阴谋成功。
就这样,朱祁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不小心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对朱祁镇来说不是好消息。他被“抛弃”了。朱祁钰也很害怕。据说他一开始不敢接受这个大馅饼。他身份不够,担心秋后会计。
[img]590170[/img]
要知道朱祁镇有儿子,后来明宪宗朱见深。朱祁镇御驾亲征前,为了安孙太后的心,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大臣们放弃朱祁镇,应该让朱见深继位,但他实在太小了,只有三岁,显然无法应对如此危急的局面。
余谦等大臣秉承为国家负责的精神,扮演孙太后,改立了年长的朱祁钰。在于谦的劝说下,朱祁钰终于同意承担这个负担,把朱祁镇远尊为太上皇帝。
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解释。孙太后同意改立朱祁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朱祁钰百年后还政于直系,传给朱见深。当然,王位太吸引人了。后来,朱祁钰改变了主意,想把它传给他的儿子。
但在他改变主意之前,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瓦拉无条件地回到了朱祁镇!
这对朝廷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早在朱祁钰登基的时候,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朱祁镇的死亡。也许他们还想用皇帝的死唤起明军的血性,然后征服瓦拉。
出乎意料的是,瓦拉说我们什么都不想要。来接皇帝吧。这很尴尬。两位皇帝接回来怎么办?如果你不接回来,让朱祁镇留在瓦拉,大明就没有脸了!朱祁钰的立场很明确,不想接他哥哥回来。然而,于谦无私地说服他接回朱祁镇,并说他的地位已经确定。即使前皇帝回来,我们仍然支持你。
[img]590171[/img]
于谦是朱祁钰登基的头号功臣,他都这么说了,朱祁钰只好答应。
当朱祁镇到达北京时,兄弟俩虚情假意地表演了兄弟情谊。然后朱祁玉把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七年,锁上铅,只在门上开了一个小洞,传递必要的食物和衣服。
但即使这些生活必需品保持在最低水平,在朱祁钰的指导下也供不应求。在最困难的时候,朱祁镇的女王不得不亲自做刺绣活来换取米粮。可想而知朱祁镇有多讨厌朱祁钰。
这是朱祁钰犯的最严重的错误。
他要么彻底做一个好人,善待朱祁镇,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善良,邀请他的名字,得到舆论的支持,巩固他的统治;要么彻底做一个坏人,杀死朱祁镇和朱见深的父子,永远不会有麻烦。虽然他们可能会受到指责,但事实已成。除了骂他们,大臣和宗室还能做什么?
关起来算什么?就像制造敌人一样。
朱祁镇刚回来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讨厌朱祁钰。毕竟他也是朱家的后代。知道在那种情况下,长大的新君是最合适的,但被关的时间越长,他的仇恨就越深。
而且,即使朱祁镇被软禁,朱祁钰也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没有儿子。
[img]590172[/img]
景泰三年后,朱祁钰废除了朱见深的王子之位,将儿子朱见济改为王子,第二年朱见济早逝,使朱祁钰深受打击。
但他不接受这个命运,试图生一个儿子,一直没有成功。这真的是一个悲伤的眼泪,担心他病得很重,看起来不好,储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于谦等人准备让他重立朱见深为王子,但石亨、徐有贞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趁夜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登上王位。
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其实也有自己的忠臣,但是后续没有人。即使忠臣保留了他,当他死后,王位还是会回到朱祁镇。毕竟他们是最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冒犯未来的新君?
朱祁钰到底有多难过 八年后,皇帝被政变夺取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