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将云集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汉末名将张宏就是这样一位容易被忽视的名将。他在混乱中降低匈奴,击败羌敌安定三辅。他的战功足以让张宏成为名将之一。
[img]588177[/img]
张宏,“凉州三明”之一,所谓“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年属于古凉州人的三位著名将领:皇甫规、张宏、段炯。这三个人都有“明”字,几乎同时在治羌中立功成名,所以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十几岁时,张壮曾游学三辅,并自行删除了《牟氏章句》这本书。后来因为才能被提拔为贤良,考试后获得第一名,被提拔为议郎,正式进入东汉政坛。
公元155年,张壮被调到安定属国都尉。张宏上任后不久,南匈奴、和渠伯德等7000多人起兵反汉,攻打南匈奴,东羌也出兵反应,攻打张宏驻地。在这里,张宏第一次以200多名士兵和马匹加上临时招募的精英,成功招募了东羌诸豪。后来,他与汉军连败南匈奴叛军,并以武力迫降和渠伯德。虽然这场战争是幸运的(因为当时汉军占领了龟兹,切断了南匈奴和东羌的交通),但这也证明了张宏统一军队的能力。
智降匈奴,处乱不惊
公元158年,张宏担任匈奴中郎将军,驻扎在南部,代表东汉中央政府负责匈奴事务。出乎意料的是,同年,南匈奴各部起兵反汉,与乌桓、鲜卑部一起攻掠边九郡,与张桓率领的汉军、烟火相望,汉军感到惊恐。此时,张宏处于混乱状态,然后张宏用和平手段诱导吴桓,对南匈奴叛军,采取攻击策略,击败南匈奴叛军,然后带领南匈奴单独打破鲜卑,稳定东汉北部边缘地区。后来,张壮调任辽将军,处理鲜卑、乌桓事务,在任职几年间幽,并在二州,安静无事。
依靠名声,平息叛乱
几年来,张宏震一直害怕鲜卑和乌桓,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当张宏调任九卿之一的司农时,张宏刚刚离开前脚,听到张宏的调离消息,就勾结南匈奴和乌桓数道入塞,攻占边境九郡。最后,东汉朝廷不得不再次任张宏为匈奴中郎将军、督幽、凉三州、度辽、乌桓二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当张宏带领军队到达前线时,南匈奴和乌桓领导人投降了20万,但鲜卑领导人退出了塞子,这显示了张宏当时在南匈奴鲜卑之间的声誉。
[img]588178[/img]
大败羌敌,安定三辅
张宏的杰出成就不仅限于北方打破匈奴,平息叛乱,而且在与羌族的战斗中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公元167年,东羌和先零羌五六千骑进攻,同年冬天,东羌再次掠夺三辅地区。此时,张宏派司马尹端和董卓率领军队进攻,击败羌族,斩首领,俘虏羌族1万多人,稳定三辅。
得罪宦官,罢官着书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是宦官最猖獗的时期之一。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败坏政府,陷害忠良。张宏没有幸免。公元169年,他因得罪宦官曹节张宏等人被囚禁了几天,并被罚三个月的工资赎罪。后来,他因得罪宦官党羽司隶校尉王寓而被诬陷入党营,被灵帝免官。从此,张壮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弘农,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
张宏:东汉末年被忽视的名将取得了什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