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三家分晋后韩国的实力如此弱 为什么其他两个不吞并韩国?

很多人不知道三家分晋的事,

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的边界分为三个晋。春秋末期,赵、韩、魏分为晋国,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标志着晋国的逝去和周天子权威的丧失。

在赵、韩、魏三家中,赵国一开始分配的领土最大,其次是魏国,韩国最小。当时的实力比较是赵国>魏国>韩国。

随后,魏国经历了变化,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逐渐占据了赵、韩、魏三家的优势。此时,三家公司的实力比较应该是魏国>赵国>韩国。

[img]586486[/img]

但无论如何变化,韩国都是最弱的。以至于有人觉得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名不副实。

那么,既然韩国这么弱,为什么魏国和赵国不直接吞并韩国呢?

三家分晋初期,赵、韩、魏三家不能内讧

三家分晋事件,对赵、韩、魏三家来说,自然是很舒服的,但对于传统的老诸侯国来说,恐怕就没那么舒服了。

秦国周平王东迁之前,一直是附庸国,直到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才被列为诸侯。

至于楚国,西周时期被封爵,但楚国的爵位很低。众所周知,西周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楚国是最低的子爵。

[img]586487[/img]

为此,楚国君王特意向周天子提出提升自己的头衔,但周天子不同意。一怒之下,楚国君王自称王。

因此,对于这些老诸侯国来说,头衔不仅是一个名字,也是他们过去的证明,但现在赵、韩、魏不仅公开篡夺头衔,而且没有做任何事情来获得头衔,我们看不见过去。

虽然当时正处于礼乐崩溃的时期,但这是面子上的事。

因此,秦、楚、燕等国对赵、韩、魏三家十分仇恨。

[img]586488[/img]

魏文侯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他统治期间,他尽最大努力维持三晋联盟的稳定,调和韩赵之间的矛盾。即使赵韩分别向魏借兵,魏文侯也不同意。

正是魏文侯在战国初期的贡献,使赵、韩、魏能够在战国初期迅速站稳脚跟。

有实力也不敢灭

战国初期,不说赵国,只说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一定有能力摧毁韩国。但问题是,他敢吗?

战国中后期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五国伐齐,这件事的原因是齐国灭了宋国。

宋国历史上被称为“千乘之国”,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虽然韩国的规模无法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但它并不比宋国差。

但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诸侯国,齐国灭了他,却犯了众怒,以至于被人联合攻打。根本原因是齐国打破了各国多年的平衡。

[img]586489[/img]

当时大国吞并小国屡见不鲜是真的,但宋国不是小国。而且齐国灭宋后,可以逼近魏、赵等国,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这就是五国伐齐的原因。

韩国也是如此。韩国与赵、魏、秦、楚等国相连。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几乎是西方的“宋国”。一旦强大的魏国摧毁了韩国,它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他不敢在魏国。


三家分晋后韩国的实力如此弱 为什么其他两个不吞并韩国?三家分晋后韩国的实力如此弱 为什么其他两个不吞并韩国?

,,,,,,,

  • 晋文公在哪场战役时称霸?之前都经历了那些磨难
  •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

  • 晋献公曾是一代英明霸主 为何晚年时如此昏庸?
  • 一点号趣味微历史2016.8.6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自晋献公以来,一直有诸侯霸主出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

  •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

  • 孔子的弟子贤者72人 为何儿子孔鲤却不是人才?
  • 孔鲤是孔圣人和亓官氏的独子。伯鱼不像他父亲的学生那么有才华。纵观整个论语,伯鱼出现的次数比较少。而在相关的文献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