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吊自杀,大明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为什么明朝会灭亡?当然,原因不仅仅是一两点,而是许多负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明朝一直无法解决中国一个接一个的起义军,因此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直处于持续失血状态,最终由于失血过多而无法恢复。
[img]587581[/img]
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起义事件相比,明末的起义规模在初期并不大。王自用、高迎祥等起义军首领等朝廷最初的征讨也相当有力。可以合理地说,朝廷完全有能力在起步阶段彻底扼杀起义军。但现实情况是起义军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推翻了明朝。那么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关键在于明朝官军在消灭方法上存在严重问题。
[img]587582[/img]
以“闯王”李自成为例。早年,李自成被官方军队包围在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可以说,没有办法进入天堂和土地。此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官方军队手中。当时,官方军队有两个选择:一是杀人;二是招募和安慰。当时,明朝五省总督的陈奇宇选择了后者。然而,李自成和其他人在虚假投降后不久就复仇了,朝廷压制小偷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明朝官方军队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在被招募和投降后开始全心全意地跟随官方军队,比如明末“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但更多的情况是,就像李自成一样,不能投降,看到合适的机会,开始叛乱。
[img]587583[/img]
明朝朝廷招降起义军的初衷是尽快结束战争,节省战争成本。但事实上,正是这一策略导致了征收和镇压的任务,最终将明朝拖入了无底的深渊。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事实上,东汉末年著名将军朱毅在讨伐黄巾军时给出了答案。
当时,黄巾军将领韩忠守守宛城。朱亲自率领精兵攻城,黄巾军打不过就要求投降。朱的许多将军都想接受投降,但朱坚决拒绝了。他的对手说:“士兵固有形同势异。过去,秦末天下大乱时,人民不确定的君主应鼓励投降以增强自身势力。今天海内统一,只有黄巾造逆。纳降不能劝善,求之足以惩恶。如果今天接受贼兵投降,会进一步助长他们的叛逆之心。到时候形势有利就造反,不利就投降。这种做法是纵容敌人,而非上策。”
[img]587584[/img]
朱的做法虽然杀人不人道,但从叛乱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明朝边镇压边抚的策略似乎可以“化敌为友”,但却让李自成等人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黄巾起义在起步阶段来势汹汹,却被成功镇压。明末起义一开始只是星星之火,最终引发了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明史》、《资治通鉴》
为什么明朝不能处理国内的起义军? 哪里是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