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山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大幅减少。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越、巴、蜀、宋、中山、鲁等大国。
[img]584301[/img]
其中,诸侯国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另一个强国。比如赵国在胡服骑射以前,中山国一直被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后,终于吞并了中山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在被赵国吞并之前,中山国早在战国初期就被魏国消灭了一次。然而,魏国消灭中山国后,只统治了大约26年,然后中山国成功复国,给了赵国再次消灭它的机会。
一
魏国消灭中山国的战争被称为魏灭中山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战国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战国初期,魏文侯率先在魏国实施李悝变法,这使得三家分晋后的魏国迅速崛起,具有对外扩张的实力。从秦国夺取河西之地后,魏国再次关注赵国周围的中山国。从18年到20年(公元前408-406年),魏军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国。
[img]584302[/img]
魏国在魏灭中山之战中派出了吴起、乐羊等名将。即便如此,魏国还是在公元前406年占领了中山国的全境,经过三年的苦战。魏文侯立即命太子镇守中山,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然而,魏国虽然消灭了中山国,但并没有一直占据。公元前380年,中山国成功复国,即魏国只统治了中山国26年左右的疆域。为什么?
二
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魏国之所以不能长期占领中山国的领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中山国的成本相对较高。翻开战国七雄地图,可以发现魏国和中山国正好隔着赵国这个诸侯国。因此,魏国吞并中山国后,这片领土可以看作是一片飞地。在此基础上,一旦中山国出现反抗魏国的势力,后者的行动将通过赵国。这自然增加了魏占领中山国的成本。
[img]584303[/img]
换句话说,如果中山国的领土与魏国相连,那么后续的长期占领无疑是相对容易的。即使中山有复国势力,魏也更容易出兵平叛。通过赵国的地理环境,魏国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统治中山国。在这方面,魏文侯最初派王子去守卫中山。
三
然而,魏文侯在公元前396年去世,王子为魏武侯继任魏国君。也就是说,公元前396年以后,太子击不再在原中山国的疆域,这也是中山国成功复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魏武侯即位后,虽然将魏国的霸权推向了巅峰。但魏武侯的频繁用兵,很可能导致魏国没有足够的兵力留在原中山国的疆域。公元前393年(魏武侯3年),魏两线作战,攻打郑秦,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筑城,遏制郑国。
[img]584304[/img]
除了与秦作战,魏武侯在位期间的魏国还与赵、楚等诸侯国作战。特别是公元前381年,赵出兵反击卫国。魏选择支持卫国,于是魏武侯派军队大举攻打赵国。对此,赵敬侯派使臣向楚国求助,楚悼王派军协助赵军攻打魏国后方,使魏国首尾难堪。
四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80年,中山国成功复国,说明魏国以前频繁用兵,确实忽略了中山国的疆域。以魏国的强大实力,如果全力守卫中山国的疆域,后者真的很难成功复国。然而,魏武侯的志向显然是统治中原。因此,魏国到处用兵。中山国复国时,魏国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平叛。中山国被魏国消灭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山桓公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左右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吸附近)。
[img]584305[/img]
因此,很明显,中山国上下复国的努力,也是魏国不能长期占领这一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春秋末期,中山国就与晋国展开了多次较量。例如,从公元前459年到457年,荀瑶伐中山,取贫鱼丘(今河北易县境内)。因此,正是长期的战争磨炼了中山国的意志,促使中山国更不愿意被继承晋国衣钵的魏国占领。中山国复国后,一度成为赵国心腹大患,甚至成为赵武灵王破釜沉舟,发起胡服骑射原因之一。对赵国来说,中山国的历史直到公元前296年才完全消灭。
为什么魏国在消灭中山国后统治了26年? 中山国是如何复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