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大家准备了长庆会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自9世纪以来,吐蕃王朝的王室内部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时,大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很长一段时间。此外,朝廷朋友党之争日益严重,后期宦官干政使大唐王朝也日益衰落。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背景下,两个即将衰落的王朝为了得到对方的支持而进行了联盟,发誓两国将永远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
国力严重削弱,吐蕃王朝衰落
吐蕃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西藏统一政权。松赞干布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吐蕃王朝实际上的国王。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吐蕃王朝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小部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唐太宗贞观时期,唐朝和吐蕃通过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共同开创了两国交友的新局面。
然而,自8世纪中叶以来,吐蕃王朝的国力被长期频繁的对外用兵严重削弱。此外,吐蕃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吐蕃王朝掌握兵权的领导人经常发生混战,使吐蕃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进入9世纪后,吐蕃王朝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逐渐开始衰落。
[img]585640[/img]
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干政使大唐朝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王朝。自唐朝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以来,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任用贤臣,休养生息”,唐玄宗
“开元盛世”的治理使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唐代疆域空前辽阔,日本海东起,南至安南(今越南)、西至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当时向唐朝朝贡的国家近300个,唐朝是当时真正的国际大国。
大唐长安城繁华的夜景
然而,在历史上,繁荣之后总会有衰落。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节使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反叛朝廷,史称“安史之乱”。虽然这场叛乱最终以唐朝平定的叛乱结束,但战争大大削弱了唐朝的人口,严重削弱了国力。从那时起,唐朝从繁荣到衰落。进入9世纪后,“安史之乱”给唐朝人民留下的伤疤尚未消除,战后的几位君主也是平庸的一代。藩镇的分离尚未消除,朝廷出现了朋友党和宦官的斗争,使得恢复唐朝国力的道路雪上加霜,唐朝逐渐衰落。
[img]585641[/img]
经过长庆会盟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恒继位,成为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包括武则天)。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两次派使臣到长安祝贺李恒继位。随后,赤祖德赞派使者到长安,要求两国结永好,唐穆宗李恒下令同意。唐长庆元年10月,大唐与吐蕃在长安西郊会盟,双方代表基本同意会盟中的各项协议。唐长庆二年五月,唐朝和盟专使刘元鼎率领使团前往西藏进行会盟。到达逻点(今拉萨)后,刘元鼎使团亲自接见了赤祖德赞,随后大唐与吐蕃在逻点东郊会盟。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唐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辑部建立了石碑,并详细记录了联盟文章和联盟人员名单。在联盟文章中,双方再次重申了“与同一个家庭”的侄子和侄子之间的友谊,称两国将永远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相处融洽。
“长庆会盟”的背后是吐蕃和大唐两个即将衰落的王朝
从公元706年到公元822年的100多年里,唐朝和吐蕃王朝联盟了8次,“长庆联盟”是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长庆联盟之前,吐蕃王朝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内外危机,并逐渐开始衰落。当时,大唐王朝也开始走下坡路,包括分裂、朝廷朋友之争和后来的宦官干政。自“长庆会盟”以来,唐朝和吐蕃王朝再也没有联盟过,历史也没有给两个盟友更多的时间进行第九次联盟。
在“长庆联盟”之后的20年里,吐蕃王室陷入了内乱。对赞普地位的争夺使吐蕃王室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大臣和支持将军也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门多年来一直在混战,人们的生活很痛苦。随着内战的升级,吐蕃的将军们开始自尊,割据称霸,甚至一些过去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独立。随后,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的爆发成为压倒吐蕃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吐蕃王朝于公元842年灭亡。吐蕃王朝灭亡后,又过了65年,大唐王朝最终以王位禅让的形式被权臣朱温灭亡。
吐蕃与大唐的相互支持揭示了长庆联盟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