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代文字狱,
满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它靠近我们的现代,再加上影视作品的渲染,人们对满清历史的熟悉程度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对满清十二代皇帝的背诵。然而,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其他朝代定都或迁都的皇帝都很有名。作为满清入关、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它不仅无法与几位创造了“康乾盛世”的皇帝相比,甚至连咸丰、光绪和慈禧都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为什么?
[img]585766[/img]
一、时间的束缚。
从顺治七年多尔根去世到顺治十八年死亡,只有11年。对皇帝来说,这是一个限制。许多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有效性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时间验证或中途废除可能会影响皇帝的声誉;
二、政治束缚
自顺治登基以来,多尔根一直控制着政府。多尔根的执政理念和思想已成为主流,并根深蒂固。多尔根死后的第二年,顺治皇帝对他进行了“清算”,这可以看作是对多尔根势力的一种清洁。顺治想要从源头上消除多尔根的影响和影子,这也需要时间来过渡;
[img]585767[/img]
三、情感上的束缚
情感上的束缚可以分为两点:孝庄太后的束缚和董鄂妃的束缚
皇太极死后,顺治之能从王位的争夺中脱颖而出,多尔根贡献很大,但多尔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一切都归功于顺治的母亲。清代野史上,多尔根与孝庄太后的绯闻不绝于耳,顺治给多尔根定下的罪名中也有“随意进出后宫”这一条。不管八卦是否属实,这些都足以表明孝庄和多尔根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好。因此,顺治清算多尔根自然会引起孝庄太后的抵制。此外,许多历史资料还记载,孝庄太后与顺治的关系不是很好。顺治两次废除孝庄太后亲选的女王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顺治在施政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孝庄太后的限制;
董鄂妃更容易理解,所谓“儿女情长”,必然导致“英雄气短”。顺治晚期的精力都集中在董鄂妃身上,所以很难有所作为。
[img]585768[/img]
如果按满分100分进行评分,顺治只能得到60分,这也是他在历史上存在感较低的原因——没有成就!但如果顺治皇帝被否认,这也是一种偏见。顺治皇帝在促进国家统一的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权力的交替。
顺治皇帝自然会给人留下“软弱”的印象。事实上,顺治比任何人都残忍。就像多尔根的清算一样,他说如果他翻脸,他会翻脸。他应该挖掘坟墓,鞭打尸体和鞭打尸体;此外,他还亲自点燃了“文字狱”的导火索,为后来的文化灾难奠定了基础
[img]585769[/img]
顺治作为一个统治中原的外来民族,起初考虑到了对文人的抵制和宽容。然而,“直呼名忌”相继发生、顺治在“函可和尚变记”和“毛重卓犯罪”案后勃然大怒,发布了所有出版物必须由“词臣制定,礼臣校阅”的规定,否则将被禁止出版。虽然这是“文字狱”的源头,但顺治的初衷是向那些文人提出最后的警告,让他们保持安全。但此时偏偏又发生了“黄玉祺诗词案”
黄毓祺案
[img]585770[/img]
黄玉琪来自江阴。当清兵进攻江阴时,他站出来呼吁军民共同对抗清兵。后来,城市破裂,无数自杀殉国者和无数被杀者,但黄玉琪趁夜逃离水路。之后,他联系了明朝的残余力量进行反清活动。但他点得太多了,在关键时刻总是被卖掉,@ 他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幸运的是,他总能逃脱
黄玉琪有些才华。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不仅写了很多反清诗,还写了一篇“伐清战役”,充满激情。什么是“必不可少的弱植”?、“必胜之雄师”、“特击顺逆人心,与盛衰士气”等等。后来,永历政权利用这篇文章招募了大量有志之士。因此,清廷对黄玉琪的仇恨可想而知。顺治要求黄玉琪无论如何都要付出代价。
后来,黄玉琪被他的朋友张春怡背叛了。这一次,他被逮捕了。顺治本来想当众斩首黄玉琪,让其他文人以此为戒。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黄玉琪死在监狱里。愤怒的顺治皇帝下达“鞭尸”命令后,决定“杀死九族”。因此,所有与黄玉琪有关的人都被杀。
这也是清朝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文字狱”。
《明史》案
“黄玉祺”案后,文人确实收敛了。然而,几年后,影响更大的明史案再次发生
[img]585771[/img]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明史》案。说白了,这是两个地痞敲诈勒索失败后的报复行为。但由于“黄玉琪”案在顺治皇帝心中留下了阴影,顺治皇帝授意“从严从重”处理此事。谁知道,事情还没有结束,顺治皇帝就葬天了。然而,他对此事的态度得到了鳌拜的继承。所有与《明史》有关的人员无一例外都被判处极刑。甚至那些秩序、出版商和读者都幸免。大约有2000名囚犯下狱,其中70人被处决。
然而,这并不是《明史》案的结束。康熙的第一年和康熙的第二年都发生了一起事件,因为他们隐藏了《明史》。直到康熙三年,《明史》才逐渐消失,这一切都源于顺治对黄玉琪的纠缠和对文人的威慑
[img]585772[/img]
顺治时期发生的“文字狱”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朝廷的惩罚,也不是受害者的数量,而是影响。在规模上,它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借助“文字”对文人的迫害。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清代“文字狱”的先例,并指出了一种麻痹、腐蚀甚至毒害人民的方法。康熙雍正沉淀后,乾隆朝终于爆发,使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这种沉重的打击很难弥补
说到“文字狱”,人们总是喜欢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乾隆。事实上,“文字狱”的真正始作俑者不是别人,而是顺治
他是清朝文字狱的作俑者 难怪他的知名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