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纷书并作,众说纷纭。
山东六国和山西秦国共同谱写了这段精彩的历史,但山东山西不是山东省,而是东西两侧的一座山。这座山是萧山,现在是秦岭东段的支脉。
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可以欣赏秦岭沿途的风景。当然,既然你去了西安,你就必须去看兵马俑。上个世纪,当兵马俑1号坑被发现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武器。
[img]585800[/img]
其中有一个青铜戈,上面刻着“寺工”字样(寺工是一个专门负责武器制造的国家机构),还有一行小字“五年,相邦吕不韦制造”。
这一行意味着这种武器是秦王政五年,由相邦吕不韦监督的。相邦意味着相国和丞相。汉代,为了避开刘邦的“邦”,历史书中的相邦被改为相国。当然,吕不韦当时的职位是丞相,但都是一个意思。
这支戈也是吕不韦在战国时期传奇生活的实物证明,但吕不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吕氏春秋》。
[img]585801[/img]
这本书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财富,但对当时的吕不韦来说却是催命符。那么为什么《吕氏春秋》要了吕不韦的命呢?这本书违反了秦始皇的反鳞。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真正想要他生命的不是专权,而是这本书。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记录了什么。
儒墨兼名法。
吕不韦成为极人臣后,模仿战国四公子,手下也养了几千门客,但空养而不让门客做事,这是不符合养士规定的,@ 吕不韦还想成就一番能被后人称赞的伟大事业。
《左传·襄公24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然长期不废,但这叫三不朽。吕不韦认为自己是商人,很难立德,这些门客也很难立功。最后,吕不韦选择了立言,也就是写书。
[img]585802[/img]
当然,吕不韦是不可能自己写的,这需要他的门客,所以吕不韦呼吁门客写下他所看到、听到和感受,但他的作品被称为各种各样的作品。吕不韦很头疼,所以他找到了几个有能力的人进行筛选和安排,最后编成了《吕氏春秋》。
这本书包括六种理论、八种观点和十二纪。取百家之长,避百家之短。它既儒墨又合名。吕不韦也被称为杂家。当然,这本书不仅是别人的观点。吕不韦自己的治国理念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正是这些治国理念让嬴政非常恼火,我们稍后再讨论。
引婴投江,刻舟求剑。
在书的那天,吕不韦非常满意,所以他在咸阳市奖励了一位女士,看看是否有人能改变其中一个词,但没有人能改变其中一个词,但他真的连一个词都改不了吗?事实上,这可能不是真的,但吕不韦是首相,一只手遮住了天空。如果你敢改变它,估计女儿不能拿走它,但没有人能保证小生命是否需要交出。
无论如何,吕不韦已经达到了宣传自己工作的效果。有一段时间,整个秦国掀起了读《吕氏春秋》的高潮。你也很好奇这本书写了什么吗?让我们举两个寓言。
[img]585803[/img]
一个人走到河边,只是看到另一个人抱着一个孩子想把他扔进河里,这个人迅速停止,但想把孩子放进河里的人说,孩子的父亲会游泳,所以孩子也应该游泳,这是婴儿的故事,讽刺那些强迫别人做他不能做的事。
如果你不熟悉这个故事,让我们讲另一个故事。一个楚国人在渡河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河里。他很快在船上做了一个标记。当船到达岸边时,他按照船上的标记跳进河里寻找剑。这就是划船求剑的故事,讽刺那些不知道如何灵活做事的人。
限制君主权力,反对君主独裁。
在讲完《吕氏春秋》中的两个寓言后,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反感这本书。这本书不止一次提到要限制君主的权力,反对君主的个人独裁。
吕不韦认为,国家统一后,君主的个人权力将无限扩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他认为君主权必须受到约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期稳定。
[img]585804[/img]
@ 书中还提到了三种限制君主独裁的方法。第一种是用分数限制君主权力。当然,这种分数不是基于奴隶社会的血缘关系,而是基于人类的才能。第二种方法是用武力限制君主独裁。也就是说,如果君主不合格,就用武力推翻它,第三种是用君主和大臣分工的方法限制君主权力。
看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嬴政对这本书非常反感吗?嬴政是千古一帝,是一个能充分发挥君主个人独裁专权的人。在吕不韦的作品中,他明确提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并教人们如何限制君主。这不是给老虎拔胡子吗?
飞鱼说: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真正想要他生命的不是专权,而是一本书。这本书是《吕氏春秋》。秦始皇不喜欢这本书中限制君权的主张。他最尊重的是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提倡君主必须专制。
为什么《吕氏春秋》要了吕不韦的命?这本书违反了秦始皇的反鳞片。秦始皇对权力的渴望和欲望超过了以前的任何君主。如果他想分享他的权力,他必须首先看看他是否能活下去。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杂家吕不韦的治国主张与同时期西罗马共和国的民主主张相似。不幸的是,秦始皇的过度集权使吕不韦提倡的治国思想完全成为泡沫。
[img]585805[/img]
你可能会说,无论如何,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没有人能取代古代皇帝的头衔。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秦朝二世的死与秦始皇的君主个人独裁有关。很难说秦始皇能否以吕不韦的主张治国,实现民主雏形,但至少秦朝的寿命不会那么短。
你也可以说,秦朝的灭亡是由胡海、赵高、李斯等人造成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即使没有这些人,秦朝也会被摧毁。秦始皇死后,社会矛盾激化到极致,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注定要用秦朝的灭亡来缓冲。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参考文献:《史记》、《吕氏春秋》、左传等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上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本书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