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中的“飞鸽传记”其实是真实的。古人训练“信鸽”,利用鸽子“归巢”的习惯,达到“千里之外飞鸽传记”的目的。
[img]582660[/img]
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的时代,飞鸽传记简直就是E-mail的神器。然而,看似简单的“飞鸽传记”实际上隐藏着一个谜。
至少3000年前,人类开始大量使用信鸽。据说张骞出使西域时,随身携带了长安市政府专门饲养的许多信鸽。每当他们想报告时,他们都会把信息附在信鸽上。鸽子飞回长安城的巢穴。朝廷可以得到前方的信息,达到发送信件的目的。
另一个例子是唐玄宗时期的首相张九龄。他来自广东韶关。因为他远在长安城当官,一年四季都看不到远在广东的老母亲,所以张九龄在长安养信鸽。他的家乡在广东养信鸽,然后派人互相送信鸽。当他想念母亲或有什么事时,他互相放信鸽。长安的信鸽飞回广东的巢穴,广东的信鸽飞回长安的巢穴,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张九龄当年养了一群鸽子。与母亲交流的故事被称为“飞奴传书”,也被称为一个故事。
当张九龄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养了一群鸽子。每次与亲知书信交流,他都只在书系鸽子的脚上,根据自己寄来的地方飞去。九龄被视为“飞奴”。时人都爱说——《开元天宝遗事》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飞鸽传书,应该还在军事上,信息的快速传递,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宋朝是中国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军用信鸽。国外更多,一战二战列强装备丰富。
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通信能力第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除了大量的有线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外,仍然配备了大量的信鸽。当通信失败时,美国信鸽与后方进行必要的紧急联系,这是单向的。英国海军也保持着传统,船上有军用信鸽。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饲养了20万只信鸽。
信鸽的缺点是,它们通常只会回到巢穴。例如,我在上海养了一只信鸽,现在带到南京,它会很快飞回上海寄信。但我现在在武汉,想把信送到南京,但没有办法,信鸽只会飞到上海。
@ 鸽子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今天已经没有使用的意义了,更多的是偏娱乐性的玩乐。
然而,在古代,它有很大的用处。那么信鸽背后是怎么操作的呢?
首先,不是所有的鸽子都适合你选择信鸽。
选择信鸽很特别。俗话说,如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磨利你的工具。优质信鸽是“飞鸽传书”技术的基础,因此在选择信鸽时不能含糊其辞。
北京玩家在选择信鸽时要注意“三型二羽”,头型、鼻型、尾型、膀羽、尾羽。简单来说就是“头形椭圆形鼻形长,尾形宽厚,尾羽茂盛,膀羽飞得均匀高”。
具体操作方法:
“飞鸽传书”有两种,一种是“单程传信”,另一种是“往返传信”。
单程传信:“归巢”是鸽子的天性。利用这种动物的天性,我们可以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信鸽。然而,应该注意的是,鸽子的“归巢”是单程的。例如,我在A点饲养了一只信鸽。当我需要远行时,我把信鸽带在身上。
[img]582661[/img]
到达B点后,将写有“内鬼终止行动”的纸条绑在信鸽腿上,信鸽会在自然的驱使下回到A处,传达我的信息。
严格来说,信鸽不是送信,只是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你把信绑在它的腿上。
训练方法:@ 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饲养信鸽大约三周后,信鸽将这个地方作为巢穴,然后你可以把信鸽带到远离巢穴的地方进行“飞行实验”,
测试信鸽能否完成归巢任务,测试信鸽归巢时间。
这个实验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信鸽第一次被带到离巢200米的地方放飞,信鸽成功返巢需要3分钟。
第二次改变距离时间,如500米,8分钟...
这样反复测试,不断扩大范围,记录信鸽返回巢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让信鸽单程传输的目的。
往返传信:
正如我前面所说,一般的鸽子只会回到巢穴,单向行动。但经过合理的训练,它可以来回传递信息。但其训练要求更加复杂,条件有限,仅适用于短距离信息传输。通常是两个驿站之间的信息交流。
训练方法:将信鸽的巢穴分成A、B在两个地方,让信鸽白天在A点吃饭,晚上把信鸽带回B点休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信鸽可以养成“白A晚B”的归巢习惯,从而达到AB往返传信的目的。
这就是“飞鸽传书”的秘密,也是信鸽能够在指定地点传递信息的关键。当然,这种方法并不太安全。毕竟,鸽子是动物,在陆地上很容易发生事故。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传统的方式仍然是重要的信件和信息。
飞鸽传书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为什么飞鸽能知道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