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原本有很大希望平息叛乱的唐朝,在晚年昏昏欲睡的唐玄宗李隆基一个接一个的昏迷动作下,不仅损害了士兵,还让安禄山逐渐主动进入潼关。公元757年6月,在长安即将失守之前,唐玄宗带着3000人逃跑。正是在逃往西方的路上,王子李亨密谋发动马尾兵变,迫使李隆基杀死一代美女杨玉环。
李隆基失去了爱妃,沉浸在悲痛之中,很快就听到了儿子李恒在灵武即位的消息。此时的唐帝国,一个年轻的君主,自然比一个失去人心的昏庸皇帝更重要。李隆基面临着叛逆和亲密的局面。如果禁军将领陈玄礼不忠于他,李隆基可能连自己的生命都救不了。他只能被迫接受失去王位的结果,成为皇帝。
那么,在人生的最后六年里,这位曾经创造了一代繁荣的时代,将唐朝推向了巅峰,堪称千古明君的帝王是如何度过的呢?
[img]583327[/img]
自从马尾坡和儿子分道扬镳后,李隆基一路逃到成都。他在这里失去了权力,每天只能哀悼杨贵妃。这时,他有高力士和陈玄礼陪同。即使待遇不如以前,他也很沮丧,但总的来说,他的生活还是很平静的。李恒忙于调兵遣将,平息叛乱,没有时间“折腾”父亲。
就在李隆基退位的第二年,收复长安、洛阳两都的李亨迅速派人接回李隆基,并将他安置在兴庆宫。李恒的举动自然不是想念他的老父亲,想见到他的父子,但对李隆基放心,毕竟,他没有得到李隆基的让位,在一些人看来,这就像一根刺,让他睡觉,父亲在眼睑下让他有点放心。
[img]583328[/img]
这样,李隆基的生活就不好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显示了这位前皇帝的处境有多悲惨。李隆基真的很爱杨贵妃。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准备让高力士去马尾坡埋葬爱妃的尸体,安慰妻子的英雄精神。
这是一个正常的举动,但却被李亨宠爱的大宦官李辅国的刁难所阻挡,结果这件事只能结束。李隆基不得不撤退,寻求帮助@ 把杨贵妃的画像挂在宫里,整天看着抚慰思念。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除了每天在宫里想念杨贵妃外,李隆基还有忠诚的高力士和陈玄丽陪伴着她。几个人可以通过交谈和交谈来缓解无聊。与此同时,李隆基的妹妹玉珍公主也经常参观宫殿,与他聚在一起吃饭来缓解抑郁。结果,李辅国又跳了出来。他不仅将高力士流放到其他地方,迫使陈玄丽辞职回家,还禁止玉珍公主和其他李隆基的前老朋友入宫。
事实上,李辅国如此肆无忌惮,他背后总有一个影子,那就是唐肃宗李恒。没有他的指示,无论李辅国多么大胆,都没有必要一直给一个没有太多实权的皇帝制造麻烦,这引起了朝臣的批评。这一切都是李恒对李隆基不放心,秘密操纵的结果。
从那以后,李隆基完全失去了生存的动力。每天面对李恒派来的陌生宫女,他的心无限凄凉。这时,李隆基肯定会后悔自己最初的愚蠢行为。在这种痛苦的遗憾中,郁郁寡欢的李隆基在公元762年去世,结束了他78年的生命。请选择您想要保存的内容并粘贴到此文本框中
唐玄宗李隆基在失去杨贵妃后的最后一生是如何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