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战争不断,最著名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事实上,除了这些战役,还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那就是魏武江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魏主曹丕亲征,魏国名将尽出,兵分三路,计划一举灭东吴。这场战争持续了半年,但魏军最终失败了。发生了什么事?
一、孙权耍赖,曹丕发兵
[img]581155[/img]
221年7月,蜀汉皇帝刘备亲征,率领军队征服东吴,想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孙权迅速派使者到曹丕。面对东吴的使者,曹丕询问了大臣们的意见。服务员刘烨站了起来,“宜大兴师,穿越河流攻击他们。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死不到十月。”。然而,曹丕并没有采纳刘烨的建议,而是封孙权为吴王。
第二年,东吴赢得了夷陵之战,打破了蜀军,于是开始对曹魏虚和委蛇。例如,曹丕要求孙权把他的长子孙登作为人质送到洛阳,但孙权拒绝了。曹丕此时才意识到孙权一直表面恭顺,他决定发兵灭吴。222年9月,曹丕坐镇万城,兵分三路:征东将军曹休攻洞,将军曹仁取得帮助;上将曹真,征南将军夏侯尚攻江陵。
二、曹魏名将在这场战争中尽最大努力
[img]581156[/img]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曹魏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曹丕当时几乎派出了魏国所有的名将!比如洞口的军队,除了“我家千里驹”曹休,还有当年威震逍遥津的张辽,还有曾经和吕布竞争过的臧霸。看看这条路,领兵是曹仁,善于策划的蒋济。江陵的阵容更加豪华。
除了曹真和夏侯尚,还有两位“五子将军”参战,分别是左将军张和和右将军徐黄。除了这些人,荆州还有一位当地著名的将军,他是刘彪的下属。这么多将军的聚集表明,江陵是最重要的。然而,没有人期望魏军在江陵城下战斗了半年,但最终失去了将军,失败了。
为什么魏军最终撤军?
[img]581157[/img]
江陵之战非常激烈。孙权首先派将军孙盛守卫江心洲,作为江陵的外援。魏将军张和率军渡江,打败孙盛,夺取江心洲,切断江陵城外援。随后,孙权派诸葛瑾带领军队进行救援。魏将军夏侯尚出马,“攻金诸军,夹江烧船,水陆并攻,破之”。此后,孙权派出援军,但都被魏军击退。
魏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无法突破城防坚固的江陵城。守将朱然甚至主动“伺间隙突破两屯”。江陵之战已经打了六个月了,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春天,河水开始上涨,威胁到魏军渡河浮桥。吴将潘章“砍了几百万芦苇,绑成了大筏,想顺流放火,烧了浮桥”。在这种情况下,曹丕下令退役,如果不退役,渡江军就回不来了。
江陵之战为何被三国忽视?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