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汉献帝禅让的事,
在我看来,汉献帝被迫冥想,尽管他的禅宗诏书没有强迫感。然而,在现实历史中,根本没有冥想。这只是一种夺取权力的惯例。封建社会的人们普遍赞扬尧舜禅让,但《竹书时代》明确指出,所谓古代禅让,只是掌权人用臣子篡夺王位来掩盖和美化自己的行为。
[img]579510[/img]
汉献帝一生都是傀儡。从他九岁被董卓扶上王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在董卓、李循、郭思和曹操手中做了一个木偶。更不用说别的了,看看汉献帝对曹父子的反应。
[img]579511[/img]
第一,怎么能忘记杀妻杀子的仇恨?
建安元年(196年),年仅15岁的刘协返回残破的都城洛阳,同年8月,镇东将军曹操率兵入洛阳,控制刘协。刘协给曹操总管司隶校尉,并给他假战。九月,曹操劫持刘协迁都许昌,并在许昌设立了大本营。从“都许之后,刘协只是守位,左右侍卫不是曹氏之人”,才是真正的傀儡皇帝。一位大臣敢于向曹操报告国事,曹操借口杀了他。刘协也知道他的皇帝只是一个标志,他对自己的命运非常紧张。他曾恳求曹操说:“如果你们能互相补充,你们就不能忍受。幸运的是,你们彼此相爱。“他很清楚自己只是个傀儡,希望曹操能让他活下去。
[img]579512[/img]
然而,成为傀儡皇帝的代价是失去君主的所有尊严。建安19年,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准备寻找机会杀死曹,因为他借献帝的衣服下诏。但事发后不要杀曹操,董贵人也被杀。刘协恳求曹操念念董贵人怀中的死恩。但被曹操拒绝后,董贵人惨死。伏皇后害怕给父亲写信。虽然她很专横,但她也希望父亲能尽力杀死曹。事不晚,曹操将伏皇后处死,作为丈夫的刘协苦求无果,伏皇后在被捕时对丈夫说:“皇帝也救不了我吗?刘协只是苦笑着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活下去。伏皇后后来被杀,全家被杀,她生的两个王子也被曹操毒死。
[img]579513[/img]
作为丈夫,刘协不可能对董贵人、伏皇后和儿子的死漠不关心。人们仍然把杀害妻子和儿子视为一种仇恨,更不用说刘协了?就这样,他后来的禅宗不可能愿意。
[img]579514[/img]
二、傀儡喜欢读汉书,只是为了寻找祖先的荣耀。
在许都,刘协虽然是傀儡,但非常喜欢读班固的《汉书》。东汉统治者认为这是西汉的延续。刘协对汉书的痴迷也可以理解为回忆祖先的荣耀和荣耀,反思大人物的衰落。因为《汉书》有100卷,有纪传体之作,刘协觉得要宏观理解这些节日。在建安三年,他命令大学生荀悦将《汉书》改写为30卷。以日月为序描写西汉朝代兴衰的编年体作《汉纪》,其体式成为司马光后来编撰的《资治通鉴》的研究模式。
[img]579515[/img]
为什么一个没有实权、没有生命的傀儡如此看重曾经的辉煌?这只能说明刘协本人不愿意做傀儡。
[img]579516[/img]
他也想像他的祖先一样创造辉煌,但他的命运没有给他机会。当汉朝献帝禅宗时,汉朝有400多年的历史。如此庞大的家庭财产怎么能愿意屈服呢?
[img]579517[/img]
为什么曹皇后诅咒哥哥?
伏皇后被杀后,第二个女王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丕的妹妹。曹节和刘协在建安二十四年已经八年了。女人的政治头脑不如男人强壮。虽然她是曹操安排控制皇帝的工具,但毕竟,她已经在一起七八年了,夫妻之间的正常感情隐藏在政治游戏的背后。汉献帝曾四次下诏让曹丕,但他三次拒绝,第四次接受禅让,正式称帝代汉。但有一段插曲,曹丕派人要玉玺和丝带。曹节怒气冲冲,坚决不给。后来曹丕多次派人追讨,曹节无奈之下把玉玺扔在桌子下面,哭着骂弟弟“天不佐尔”。曹节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曹节为什么要成为皇帝的兄弟?
[img]579518[/img]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曹丕逼献帝禅位是真的,太过分了,连妹妹都受不了。而且,献帝只是无奈地扮演了禅让的配角。虽然他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反应,但我们也可以从曹皇后的反应中看到献帝的愤怒和无助。
[img]579519[/img]
四、无奈禅让。
建安二十四年,汉献帝和曹丕上演了三请三让的程式化表演。为了让这部剧和尧舜传说中的完全一样,献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的姐夫曹丕。模仿尧帝下嫁娥皇女英给舜的故事,并第四次下诏禅。同年10月,魏王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将国号改为魏,年号黄初。从此,汉朝灭亡,当了一辈子傀儡的汉献帝,因配合姚舜禅的表演,被封为山阳公,安享晚年,平静地度过一生。成为封建历史上禅位后最好的皇帝。
[img]579520[/img]
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曹丕代汉被描述为明君与忠臣之间的权力交接,但各种细节让后人非常不安。到了唐末五代,大诗人刘宗元干脆写了一篇文章《舜禹之事》,生动地刻画了曹丕逼皇帝禅让的丑态,模仿曹丕的语调说:“我知道舜禹之事。可见古代尧舜禅与曹丕代汉的真实形象。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小说《三国演义》,被迫和无助总是隐藏在禅让的背后。
[img]579521[/img]
总结:
献帝禅让诏书仍留在裴松之的《三国志》中,十分真诚:
「今天到目前为止,我的汉命是北府和皇帝的事业,真的是大魏。我守空明已经窃取了古代的意义。看前事,我还是很惭愧..王请快为帝位,以顺天之心代替我。"
[img]579522[/img]
但这只是一种保护生命,在权力下无助的表演。不仅是禅宗,而且是一种自愿、快乐的禅宗。历代君主之间的禅宗基本上是献给皇帝和曹派留下的剧本。唯一的区别是,随后的禅宗君主,无论如何与权力大臣的表现合作,最终都没有献给皇帝,安全地生活到自然死亡。
汉献帝禅宗是什么样的? 是被迫还是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