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推恩令,中国历史上两大众所周知的阳谋。至于这两个阳谋有多毒?还是这两个策略有多强?
第一大阳谋:围魏救赵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但我不得不说,这个历史时期确实是一个人才众多的时代。想向大家介绍的最大的战略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斌。
[img]579037[/img]
据记载,公元前354年,魏国命将庞涓率兵攻打赵国。当时,勇敢善战的庞涓率领军队,迅速击中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王看到敌人的士兵在城下,迅速派人到齐国寻求帮助。齐王得到消息后,即使命田忌率军救赵,孙斌也作为一名军事师一起前往。
田忌率军出发后,一开始他想带着部队直奔邯郸,然后就可以和邯郸的赵军形成里应外合的攻击。没想到孙膑让田忌带兵直接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当时魏军的精英都在赵国。@ 大梁城的空防根本挡不住齐国军队的攻击。最后,庞涓得知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别无选择,只能当场撤军。
第二大阳谋: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成立汉朝后,曾任命许多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子经历了高祖和文帝两个时代的管理和发展,在景帝时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这种地方政权的现象也开始威胁到汉朝的中央政权。
[img]579038[/img]
虽然汉景帝时期已经采取了削藩的措施。然而,结果导致了“七王之乱”的爆发。直到汉武帝统治时期,诸侯王的威胁依然存在,但一旦强势削藩,就会再次引发战争。这时,父亲燕向汉武帝推荐了“推恩令”的措施。这项政令的关键在于,诸侯王可以继续将封地分封给下一代的所有后代,并将其封为列侯。
因此,表面上看,这一“推恩令”确实是在向诸侯王的子孙后代实施恩惠,但实际上却无形中削弱了各地诸侯王的实力(而且只会越来越弱),从而有效避免了各地诸侯王的叛乱。如果诸侯王不实施“推恩令”的奖励,朝廷就不需要派兵来处理,他们的封地也会发动内斗。毕竟,大多数人都有自私的天性。
盘点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两大阳谋,这两大阳谋有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