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认为明朝军队无法对抗后金和流寇,导致最终败亡。事实上,以明朝当时的国力,双方还是可以应付的。当时,明朝不仅有两方敌对势力,还有第三条战线。这条战线遏制和分散了明军的主力军。这一方是西南土司叛乱,持续了20多年。这条战线对明朝最后的灭亡命运和西南各族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明朝一直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世袭土官制度,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当地长官,负责管辖当地。
[img]578106[/img]
朝廷不干涉当地长官的选拔,只负责税收和边防。当时西南地区有很多行政单位,很多地方都有武装力量。这种特殊的地方自治模式是土司制度。土司官员在这三个省经营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势力根深蒂固。有的土司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当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还对抗明朝廷。明朝时期,大大小小的叛乱经常发生在西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历时期爆发的杨应龙叛乱。明军花了一万兵力和他们战斗了一年才平息叛乱。后来,明朝廷在当地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遭受了很大的阻力,进展缓慢。
[img]578107[/img]
西南地区仍半土半流。万历后期,明朝廷腐败频发,后金势力崛起。为了筹集工资,明朝廷选择增加税收。土司官员趁机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四川永宁慰使奢崇明趁机起兵反明。明朝廷终于派兵平定了奢崇明的叛乱,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再次发动叛乱。自古以来,安邦彦家族就是西南地区的家族势力。安邦彦叛军很快占领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击败了贵州总部领导的主力军,围攻贵阳,威胁湖广等地。明朝扫平豪氏后,七省兵马围剿安邦彦。贵州地形复杂,几年来双方拉锯作战,无论输赢。
[img]578109[/img]
直到崇祯元年,曾经平定奢崇明叛乱的朱作为兵部的尚书,朱才带领西南军队采取一步步蚕食的策略,最终在崇祯两年8月杀死了依附于安邦彦的安邦彦和奢崇明。第二年春天,明军彻底扫清了叛军的余力。然而,经过8年的战争,明军花了10多万兵马,花了几百万两白银来平息叛乱,可谓精力充沛。这时,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崛起了。之后,明朝经历了沙普之乱的最后一击,明朝灭亡。
[img]578110[/img]
之后,李自成的大西军从四川南下,摧毁了明朝最后一个叛徒。到目前为止,经过20多年的明末西南叛乱,明朝已经灭亡。正是西南地区的许多叛乱拖垮了明朝。这些叛乱与明末农民起义和后金一起埋葬了明朝。后来,清朝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了土壤转移。它还成立了云贵总督,加强了对西南边境的管理,改变了从秦汉到明朝的西南半自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与当时的土司有关 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