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中国古代王朝通常把朝鲜视为自己王朝地图的一部分,但古代通信不发达,朝鲜地处偏远地区,中央政府的统治力无法得到强有力的落实。因此,朝鲜只能要求名义上的臣服和定期的贡献。
在清朝的宫廷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朝鲜的使者。奇怪的是,朝鲜人的衣着和妆容似乎是明朝的旧系统,尤其是头发。在一个非常注重“发型”的清朝,一个活着的人的头后面一定有一条细辫子。作为清朝的附庸国,朝鲜为什么能独处?
[img]576684[/img]
清朝的画像——朝鲜使臣两个明朝官服
让时间回到公元1637年。离明朝灭亡还有七年。清朝的铁骑还没有进入海关。然而,在朝鲜的首都外,那些留着金钱鼠辫子的清军让朝鲜官兵喘不过气来。明朝正被起义军搞得焦头烂额。他们真的没有时间照顾危在旦夕的朝鲜首都。
朝鲜王召开紧急会议,必须在满人攻城之前做出决定,是玉石俱焚还是投降满人?
朝鲜国王的选择仍然是后者。当皇太极收到朝鲜国王的投降书时,他立即建立了一个“降祭坛”,接受朝鲜国王的三跪九敲。因此,在明朝灭亡前七年,万历皇帝三次救援的“明朝藩国”提前改变了法庭。
[img]576685[/img]
清朝入关后的金钱鼠辫
正是朝鲜的“先见之明”早早归顺满人。所以清朝入关后,剃发令没有考虑到朝鲜。清朝主要是想利用剃发的行为,看看谁口服心不服,让那些“顽固”的人早早摆脱以后的烦恼。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为了加强统治。
然而,对于了解一般情况的朝鲜来说,清朝进入海关后并没有被视为对自己统治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明朝和清朝都不能真正控制朝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精力,要求朝鲜官民剃掉头发。所谓“多一件事总比少一件事好”。
[img]576686[/img]
明朝官员服装
可以看出,剃须令根本不仅仅与头发有关。这只是一个测试忠诚度的社会实验。如果不是实验对象,即使你穿着明朝的衣服,清朝也可以慷慨地接受。只要我们能看到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历史时就不会感到困惑。统治者的善良和残忍没有什么不同。这只是一种内在驱动力。
朝鲜作为清朝的藩属国 朝鲜为什么不用剃发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