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柏举之战怎么样?秦国为什么要救出国?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14年),由吴王和鲁率领的3万吴军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湖北省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然后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柏举之战中,吴军虽然只有3万人,但却是孙武一手训练的精英之师,还有伍子胥、夫概等优秀将领指挥。战争中,吴军机动灵活,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术取胜。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柏举之战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值得注意的是,在柏举战役中,楚国虽然被吴国打败,都城也被占领,可谓灭国。然而,在这场战役的后期,秦国选择出兵救援楚国,再加上楚国各地的残余势力,从而击退吴军,成功复国。所以,问题来了,楚国被吴国打败,即将灭国,秦国为什么要帮助楚国复国?

[img]576751[/img]

@ 在柏举之战中,秦国之出手救楚国,直接原因是申包胥感动了秦哀公。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31年,吴王和伍子胥伐楚,楚王死后,吴遂入营。楚医生申包胥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于是秦乃派了500人去救楚,打败了吴师。吴师归,楚昭王得回到营里。”

公元前505年,吴国大军攻占楚国都城,楚国即将灭国。对此,楚国医生申包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求救,但秦哀公一开始并不愿意理会。对此,申包胥在秦国宫外赖着不走,日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俗话说“真诚,金石为开”,申包胥的真诚感动了秦哀公,后者说:“楚虽无道,有臣若若,可无存在?”
于是赋予它“无衣”,发兵救楚,打败了吴军,吴王合鹿收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

当然,楚国医生申包胥也不会被秦哀公的出兵所感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愿意为另一个诸侯国出兵,往往与婚姻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秦晋之好的时候,秦穆公出兵帮公子重耳即位,就是为了晋文公。同理,春秋后期,秦国也与楚国形成了婚姻关系。从亲缘关系来看,楚国当时在位的君主楚昭王,他的母亲孟嬴是秦景公的女儿,秦哀公是秦景公的儿子。然而,也有人说楚昭王的母亲孟嬴是秦哀公的女儿。

[img]576752[/img]

然而,无论如何,这意味着秦楚之间存在着婚姻关系。春秋时期,婚姻关系的存在为秦国出兵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借口。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注重“著名教师”。例如,齐桓公、晋文公等五霸在春秋时期用兵,往往打着“尊王熙夷”
为了让自己的出兵名正言顺。当然,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并购战争基本上不太重视。

因此,秦哀公有直接的理由和理由帮助楚国。然而,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的行为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对秦国而言,帮助楚国复国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的春秋格局密切相关。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是主要的历史事件。秦国一开始支持晋国,但秦穆公发现支持晋文公称霸,并不利于秦国东进中原。

因此,自萧战争以来,秦国和晋国正式分裂。前者选择与楚国合作,以与强大的晋国竞争。当然,对于晋国来说,并非没有盟友。春秋末期,为了遏制楚国,晋国选择支持楚国东部的吴国(晋国和吴国都是姬姓诸侯国),这也是吴国春秋末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img]576753[/img]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四年春王二月桂思,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魏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君子、诸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祁伯、小诸子、齐国夏入侵召陵。

公元前506年春(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之战正式爆发前夕,在蔡的邀请下,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君、诸、顿、胡、滕、薛、祁、小诸在召陵(今河南省盐城县东)会盟。因此,很明显,在柏举之战之前,中原地区的许多诸侯国在晋国的组织下会盟,目的是讨论对楚国的进攻。虽然最终主要由吴国实施,但如有必要,晋国等大国显然会派兵协助。因此,一旦吴国被允许消灭楚国,那么与楚国结婚的秦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进攻目标。

作为中原霸主,晋国可以为秦国组织另一个联盟。在此之前,公元前578年,晋利公亲率领齐、鲁、宋、卫、郑、曹、诸、滕联军攻秦,深入关中,在麻隧之战中重创秦国。因此,当楚国被吴国彻底消灭时,秦国无疑难以保护自己。基于此,在唇亡牙寒的关系下,秦国不能坐视楚国灭国。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吴国一旦占领楚国全境,就会与晋国形成南北包夹秦国的局面,后者的战略空间将被严重压缩。到那时,秦国就是“人为刀,我为鱼”。@ 公元前505年,柏举战争后期,在秦哀公的命令下,秦国的子蒲和子虎率领500辆战车救援楚国,最终帮助楚昭王成功复国。


柏举之战怎么样?秦国为什么要救出国?柏举之战怎么样?秦国为什么要救出国?

,,,,,,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先打跑了王子昭。 第二天,...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老师?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
  • 世外奇人最神秘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陌生人隐居在清溪。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虽然这个人一年四季在深山峡谷采药修...

  • 解密:谁是因为遵守周礼而被杀的春秋国君?
  • 鲁隐公(前722-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鲁国第十三代国君、周公第八世孙。其实鲁隐公本人对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