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带你去追求历史上真正的万历皇帝,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家思想以来,已成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教育人民的主流思想。“孝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也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尊重,在统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汉朝还专门建立了孝道和诚实的制度,即推荐一些孝道和诚实的人直接成为官员。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在制度设计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参考了汉唐制度,所以明朝也非常重视“孝道”。例如,如果官员的亲属死了,他们必须孝顺三年。如果官员隐瞒,他们将失去官员,他们将被流放。然而,在如此重视孝道和诚信的情况下,晋王朱敏春申请出城祭祖,但被万历皇帝拒绝了。发生什么事?
据《明神宗》记载,万历二十三年,晋王朱敏淳上书要求出城祭祖,万历皇帝觉得这是孝义之举,准备批准。结果,礼臣范谦冒着生命危险提出了不同意见:
追远虽属孝思,出城有明禁,乞行山西抚按等秋收完日,王始出城祭扫,妾免护送骚扰践踏。
可以看出,范谦反对晋王出城祭祖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符合明朝规定;另一个是守护者可能会践踏庄稼。显然,践踏庄稼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让他冒着生命危险反对晋王出城扫墓的是“明禁出城”。那么,范谦口中的“明禁”是什么呢?
[img]575007[/img]
据《明会典》记载,万历七年来,明神宗对藩王出城送葬和省墓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节选如下:
凡亲郡王将军等葬,俱世长子一人送到坟墓,当天即返。凡王葬妃、将军等葬妻。,他们必须亲到坟墓里看一次,当天就回来了。凡是没有继承人死亡的将军,其葬许弟一人送到坟墓,当天即返。凡妃夫人死亡无继承人,其葬许侄一人送往坟墓,当天即返。凡亲郡主将军被封后,被允许出城祭扫一次,当天即返。
简单来说,万历皇帝规定,藩王只允许世子或长子送到坟墓;藩王埋妃,藩王可以亲自祭拜一次;藩王被封后,只允许出城祭扫一次,无论出城的形式如何,都必须在同一天回来。@ 范谦不同意晋王出城祭祖是有礼有节的,于是万历皇帝改为让晋王等到秋后再去扫墓祭祖。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为什么一个藩王连出城扫墓的权力都没有!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万历朝时期,皇帝对藩王的警惕非常严重,基本上把藩王封地变成了一个笼子,囚禁了所有的藩王。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藩王不能出城扫墓外,藩王也不能私下见面,即使一个藩王经过另一个藩王的封地。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天顺四年三月,襄王入京朝圣朱祁镇。路过新乡时,郑世子派人迎接,被朱祁镇训斥。
[img]575008[/img]
此外,一旦藩王封地,基本上很难离开。即使他的亲生父母死了,他也只能在封地上哀悼。因此,封王看起来很漂亮,但他基本上不想去。这意味着一旦他与母亲和兄弟姐妹分开,他就会永远离开。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中后期,藩王过着悲惨的生活。虽然他们不必担心劳动税或吃喝玩乐,但封地就像一个笼子,把他们牢牢地困在里面。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他们基本上不能半步离开。这对朱的孩子来说是可以的,他们没有野心,只想享受荣耀和财富。对于那些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这仍然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为什么晋王要求出城祭祖,众大臣集体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