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齐桓公和管仲,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春秋五霸”的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齐桓公都必须排名第一。他是春秋五霸之首。
假如我们回头看,回到2700年前,就会发现齐桓公几乎与春秋五霸擦肩而过。
[img]574482[/img]
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儿子,姓姜,名小白。当然,它被称为“姜小白”,与现在著名的白酒品牌无关。我们通常尊称公子小白。齐襄公是个昏庸无能的国君,经常惹麻烦,把政局搞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公子小白不得不来到莒国躲难。在管仲、召忽的保护下,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纠来到鲁国避难。
果不其然,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大臣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孙无知的国君还没坐热。第二年,雍林人杀了公孙无知,准备在齐襄公的后代重新建立一个国君。
[img]574483[/img]
听到这个消息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立即乘马车星夜旅行,赶回齐国夺取国君地位。护送公子纠的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亲自射箭——如果这支箭射死了公子小白,春秋争霸,他就没事了。
幸运的是,管仲的箭击中了公子小白的钩子。公子小白倒下,死了。管仲和他的儿子纠结说,他的儿子小白真的死了,所以他慢慢地赶到齐国,走了6天才回到齐国。
然而,没有人认为他的儿子小白假装死了。欺骗管仲后,他迅速赶回齐国,成为国君。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齐桓公。
[img]574484[/img]
这时,公子纠还在路上,慢慢赶到齐国。齐桓公派兵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在齐桓公的威胁下,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将管仲送到齐国。
管仲以为自己会死。毕竟他一开始射了公子小白一箭。齐桓公怎么能不报仇呢?但他万万没想到,回到齐国后,齐桓公竟然好好对待他,问他怎么称霸王..
原来齐桓公确实打算杀了管仲。然而,鲍叔牙说服了他。鲍叔牙说:“管仲的才华远远超过我。如果你想称霸,你必须把管仲任命为相国。”
[img]574485[/img]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齐桓公终于采用了鲍叔牙的想法,将管仲接回来,任命为相国,任命鲍叔牙为大诫。
随后,在管仲、鲍叔牙的帮助下,齐桓公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强民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国。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很大程度上是充分发掘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力量。
[img]574486[/img]
让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情况。周天子越来越衰落,对诸侯国的统治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在诸侯国中,齐国并不是领土最广、国力最强的诸侯国。郑国和晋国都有压力的力量。齐国之所以能在春秋初期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是因为齐桓公才华横溢,管仲和鲍叔牙也有帮助。
在管仲方面,他为齐桓公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当齐桓公接受这些建议时,国家治理将变得非常顺利;当齐桓公反其道而行之时,国家治理将变得非常困难。
例如,有一次宋国冒犯了齐桓公,齐桓公很生气,想派兵进攻宋国。管仲知道,虽然宋国很弱,但它在诸侯国很受欢迎,所以没有必要攻击它。齐桓公没有接受管仲的意见,独自派兵攻打宋国。果然,正如管仲所料,其他诸侯国来救援宋国,打败了齐国军队。
[img]574487[/img]
当国力变得强大时,管仲认为有必要清理一两个小国来提高齐国的威望。齐桓公听了信,按照管仲的意见,先后摧毁了谭国和遂国。因此,齐国的威望空前上升,鲁国、宋国、陈国、蔡国、卫国等中小诸侯国纷纷投靠齐国,成为齐桓公的弟弟。齐桓公利用郑国内乱的有利形势出面调解...就这样,齐桓公七年(前679年)召集诸侯国在胡(今山东胡城)联盟,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在鲍叔牙方面,虽然他不如管仲,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进退,是管仲的得力助手。正是在鲍叔牙的操作下,管仲的许多想法才得以实施和实施。
@ 当我们提到春秋五霸首霸齐桓公时,我们不能忘记站在他身后的两个人: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几乎射杀了齐桓公 为什么齐桓公不怪他为什么要升他为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