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霞客,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自然最早的旅行还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此时行业分工更加明确,商业也更加发达。更重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人们创造了旅行条件,即空间移动更加方便。与此同时,大多数古代旅游并非为了放松,有时是奉命旅游或公差旅游。比如古代天子巡游,统一江山的秦始皇,雄心勃勃的杨迪皇帝,清朝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都有相关活动。除了游览江山美景外,其目的还包括政治目的、了解民俗、威慑世界等。也有公差旅行的现象,如郑和下西洋、张骞出西域等。这种旅行有主要目的,只是顺便旅行的特点。此外,还有文人游、宗教云游等。
[img]573377[/img]
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活动一直存在,但与单独作为娱乐项目不同,在古代,旅游不是一种主观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选择。然而,古人的享乐精神超出了现在人们的理解,仍然有许多文人和风景,穿梭于河流和山脉。接下来是谈谈他们在旅行时需要做什么。
我们也应该从攻略开始
古人旅游要不要攻略?现在迷路和攻略都不是问题,但古代就不一样了,稍有不慎就容易遇到危险。陡峭的山脉和天气的影响可以成为古人旅行的影响因素,更不用说豺狼、虎豹和各种危险的伤害了。古人出行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选择好日子,也就是黄道吉日。古代皇帝旅行自然没那么担心。比如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会提前规划军用飞机。所以作为一个人,不能享受皇帝的待遇,只能自己想办法。
取出旅行日子的方法是皇历,明朝以后有专门出行的占卜书。确定日期后,是路线的安排和事先的准备,需要的是地图和对山川的了解,以及需要准备的钱粮、药品等。这些都涉足《山海经》。虽然是古代神话书,但还是涉及到很多地理、植物、动物、巫术、医学、民俗、民族等知识。可以说是汪洋宏伟,就像海日一样。《山海经》是古代科技不发达的第一本旅游指南,也是一本旅游百科全书。
除了参考《山海经》,前人的经历也尤为重要。著名的徐霞客可以说是旅游爱好者的鼻祖。徐霞客一生都致力于四面八方。他花了30年的时间在半个中国足迹,没有任何人的资助。此外,还记录了景点、奇观、民俗等。,并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也是古代旅游参考的杰作。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选择自然是旅行的首要任务,但古代技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旅游主要是山脉和河流。在古代,没有盘山公路。在过去,除了陡峭的山和悬崖,没有大自然的礼物。古人旅游多依靠一种原始的方式,那就是步行。当然,步行也可以被马来取代,但它不能改变这种更流动的方式。此外,以天然河流为通道,乘船。乘船的优点是行走速度快,但对生活有很多限制,而且非常危险。例如,徐霞客留下了《湘江遇盗门记》;记录了他在船上被抢劫的痛苦经历。
[img]573378[/img]
除了这两种,还有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但这仅限于大型交通,即在官方道路上可以正常运行,但并非每个驿站都在景区。在大多数情况下,步行更方便。
古代旅游准备什么?
很难解决目的地和旅行方式,这仍然不能放心旅行,古人旅行依赖步行,这导致一年半不能回家。普通的衣服必须准备好,最重要的是药物等等。徐霞客在《湘江盗窃门记》中提到了他携带的旅游用品:
“我还拿了一个多余的皮吊厢,里面藏着六本《青山帖》,铁针、锡瓶、陈用卿壶,都是重物。我不能从盗窃开始,所以我迫切需要把它们拿进袋子里。破了大朋友,拿了果饼,曹能始的《名胜志》三本,云南志四本,徐霞客游记十本,都烧了。它的艾舱里有很多东西要放弃。”
不幸的是,徐霞客遇到了劫匪,他的行李和物品也被翻了一遍,包括衣服、信件和干粮。这些都很好说,最难的是想在山水间随便游走,也是一件难事。在古代,人口的流失非常受欢迎,人们不会轻易离开故土。例如,明朝是“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了解”;农业生产者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稍微走远一点就会被发现。一旦距离超过100英里,就需要官方文件,即路引。如果没有路引作证,随便离开是犯罪行为。
古人的旅行历经千辛万苦,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同时,当我们羡慕古代旅游,不用买票的时候,想想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而且古代的旅行并没有我们现在那么纯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理想的行为。徐霞客曾决心“大丈夫碧海苍梧”;同样,李白游览群山遍布世界各地,张骞出使西域等也是男儿志在四方的体现,所以说古人所游与今不同。
古代人怎样旅行?揭示明朝旅行者徐霞客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