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唐朝后宫的品级,
唐朝处于民族融合时期,受胡俗影响深远,社会氛围相对开放,儒家传统思想和女性观念对女性的约束力大大减弱。
因此,唐朝对后妃的政治防范并不严格,唐朝后妃参与政治的愿望更强烈,方式更直接。
政治斗争的残酷必然会让很多唐代后妃为此付出被废杀的代价。
[img]572907[/img]
唐朝后妃被废除和杀害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衰老,也不在于没有孩子,而在于参与政治斗争的胜负。
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深宫的后妃们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政治斗争。成年人享受荣耀和财富,失败者或生活在冷宫,或剪头发,甚至失去财富和生命。
也有后妃没有参加政治活动,但无辜成为政治斗争的受害者。
[img]572908[/img]
中国一直有后宫 三夫人,九嫔, 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说,这是皇帝有正式名字的庞大妻妾群。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皇后另设:
四妃(即 三夫人): 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正一品。
九妃:昭仪, 昭容,昭媛, 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正二品。
[img]572909[/img]
九人,正三品。九个美人, 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以上三等是二十七世妇女
宝林二十七人, 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为八十一御妻
还有 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装。
开元年间,唐玄宗除皇后外,对妃嫔的称号进行了另一次变更。
[img]572910[/img]
旧唐书: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细。
自周已降,童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
唐因隋制, 皇后之下,有 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各一人,为夫人, 正一品;
昭仪、 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 充容、 充圆各一人,为 九嫔, 正二品;
婕妤九人, 正三品;美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 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 正八品;
[img]572911[/img]
其他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
龙朔二年,官名改变,内职更旧。 咸亨复旧两年。
开元中, 玄宗在皇后下立四妃,法帝也是。
后妃四星,一为正后;现在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
[img]572912[/img]
乃至皇后下立 惠妃、 丽妃、 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品;
又置芳仪六人,为 正二品;
四个美人,为 正三品;
人才七人,正四品;
尚宫、 尚仪、 为两个人服装,为 正五品;
从六品到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一序,后也参用前号。
[img]572913[/img]
唐书:唐制: 皇后下来,是的 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是为夫人准备的。
昭仪、昭容、昭媛、修容、修容、充仪 充容、 充媛,是为 九嫔。
美人,美人, 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
宝林、 御女、 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代代相传
御妻。自馀 六尚,分典乘舆服御,都有员次。后人改复不常。
[img]572914[/img]
开元时,下复有四妃非是,是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
而尚宫、 尚仪、 尚服各二,参与前号,大致与《周官》相损益云,但还是不够的。
唐代妇女地位达到顶峰 他们在后宫的等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