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张昭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张昭是东吴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孙策创业时,他受到高度重视,“文武之事,一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忠诚,“带领团僚互补”,为东吴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孙策和孙权兄弟都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img]572317[/img]
他资格老,影响力大。孙权称王后,大臣们两次推荐张昭担任总理。第一次,孙权不同意,只是委婉地说,现在事务复杂,责任重大,张昭不太合适。第二次,孙权不同意,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原因:“当总理很麻烦的时候,张昭很强壮,不听他的话,抱怨他会死的,这不是他能处理的。”
的确,正如孙权所说,从丞相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来看,张昭不宜为相。
首先,张昭在关键时刻无法正确分析形势,缺乏与敌人作战的能力。曹操率兵进攻江东时,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首先迎接了江东,几乎毁了江东的未来。他没有扮演他应得的角色。
第二,张昭架子大,虚荣心强,有时孙权下不了台,还在@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老大臣,他不能凝聚力量,协调关系,稳定朝廷,有时措施不当,刺伤娄子。
甘宁背叛黄祖,投孙权。他渴望建立功绩,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征服黄祖、取刘表、扩大土地到巴蜀的计划。他还请自己做先锋。孙权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出乎意料的是,他遇到了张昭的反对:“如果吴下业有军事成果,恐怕会造成混乱。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讽:“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望古人孙权见此,忙着对甘宁说:“今年兴讨,决定付卿,卿却当勉建策略,使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后来,孙权率领军队征服黄祖,甘宁是先锋。果然,他赢得了所有的胜利,解决了孙策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虽然他没有吞并刘彪,但他解除了黄祖的心脏病。从那时起,江东就受到了孙权的控制。
[img]572318[/img]
鲁肃“少有壮节”,周瑜向孙权推荐。孙权和鲁肃一见如故,“合榻对饮”。鲁肃德才兼备,见解非凡。当他看到孙权时,他提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的战略目标。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偏颇,张昭对孙权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用”。后来证明鲁肃才能大用。查人推荐是丞相的职责之一,如以张昭为相,对百官必然失察,更不用说揽天下英才辅佐君王了。
@ 张昭心胸不宽,气量不大。宰相是中枢之首,总揽朝政,协调百官,必有海纳百川之雅,吞吐天地之怀,也必如俗话所说:“宰相肚子里可撑船。但张昭太在意细节,大事却不明。有一次,一群鸟飞到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说这是白头翁。听了这话,张昭立刻联想起来,以为自己是这里最老的人,怀疑诸葛恪以此戏弄他。诸葛恪解释后,张昭自讨无聊,引起大家一阵笑声。这种胸怀,自然没有为相的品质。
孙权最终任命顾雍为相。顾雍德器深远,稳重威严。孙权称赞他:“顾君不言而喻,言必有中”。历史上,顾雍说:“他选择的文武将领,各有所长,心无所适从。时访抓民间和政职是合适的,他们经常闻到。如果你看到和使用它,它将归因于它。不,你永远不会发泄。”顾雍十九年,时间不长。可见顾雍才德在相位。
孙权没有因为张昭的资格和威望而任命他为相。他正确地看到了张昭的缺点,所以他任命了顾勇。当然,我尊重张昭,一个顾命之臣。
古人用人不是资历,而是量才而用。一方面,今天的人还不如古人。当然,当时人们不知道括号可以解决治疗问题。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可能会在张昭的官职后面加一个括号:(相当于总理级)。但这不是孙权所做的,而是李权和刘权所做的。
张昭为什么不成为东吴最老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