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玉路是否真的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一座商朝妇女的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占随葬品总量的39.2%。此外,根据西周穆天子传记,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从宗周开始西巡,直到“飞鸟解羽”的“西北大荒原”。东归时,周穆王“载玉万只”。

事实表明,早在商周时期,玉石就在中原受宠,那么这么多玉石是怎么流入的呢?

[img]572232.jpg' />[img]572233[/img]

上图_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象”和“玉虎”

玉石传世于国器

古人说:“玉入其国是国家的重器,玉入其家是传世之宝。”玉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礼制、宗教、文化、祭祀等宗法体系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一般来说,玉的来源有两种方式:自产和输入。

自产玉石很多。根据专家研究,周穆王西巡的终点应该是新疆和田。春秋时期的作品《管子·轻重乙》提出:“玉出禺旁山。说明玉石来自甘肃和新疆,由古月氏控制。《史记·赵世家》还载道:“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表明玉石输入需要穿越异族,长途贩运。唐朝王翰的著名文章《凉州词》中有“葡萄酒夜光杯”,其中祁连山的“酒泉玉”用于夜光杯。在《锦瑟》中,李商隐称“蓝田日暖玉生烟”,这里的玉是陕西蓝田玉。

输入的玉石品种也很丰富。科学家们对敦煌莫高窟中的魏、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朝代的22个洞穴进行了取样和测试,发现蓝色颜料来自阿富汗生产的青金石。此外,《旧唐书·天竺传》还提到,用于切割玉石的金刚石、“阿姨”(阿拉伯语音译)和定陵出土的祖母绿都来自中亚和西亚国家。

《山海经》记载了昆仑山地区数百处产玉之地。和田玉最有名,古称“昆山之玉”。、“塞山之玉”、“钟山玉”含有多种矿物集合物,如透闪石、角闪石和阳起石。色泽温暖光滑,质地坚硬细腻。由于和田玉数量稀少,自古以来就是皇帝专属的皇家玉石。

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他把君子等同于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石之美,有五德。古人以玉的“仁、义、智、勇、洁”为标准,衡量人的品德。“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三千多年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受到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启发。“以玉为中心的精神、物质、社会融合,形成了以玉为中心的独特思想内涵。

[img]572234[/img]

上图_ 春秋战国玉鹰饰品

玉路的形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有购买力、购买欲望和买家,就会产生市场。中原对和田玉的消费需求自然产生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玉石市场诞生了。1966年,日本宝石学家近山静提出了“玉石之路”的观点。

《穆天子传》勾画了玉石之路的大致路线。周穆王从陕西出发,经过豫、晋、内蒙古、宁、甘、青、新等地,
西行到达中亚细亚后,东回。2002年,中国科学院对昆仑山和田玉矿、白河玉矿、玉石运输路线进行了实地调查,沿途发现了大量玉石标本和古代祖先活动遗迹。这一发现证实了《穆天子传》的记载,为玉石之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关专家认为,玉石之路以和田为中心,分为两条路线。西线从喀布尔、伊斯法罕、巴格达等城市延伸到地中海沿岸,穿越中亚和西亚。西线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东线有南北两条。南线经塔里木盆地东端的姗姗国, 再顺昆仑山北麓向西进发, 抵达莎车,
这是南路。通过南路向西穿越葱岭到达中亚的大月氏和安息。北线经车人前王庭,
顺天山南麓向西到达疏勒。从北路向西穿过葱岭后,你可以到达大湾、康居等国家。敦煌附近南北两道交汇,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玉门关”,成为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重要中转站,至今仍在使用。和田玉经河西走廊抵达陕西,然后运往长江中下游。

[img]572235[/img]

上图_ 河西走廊示意图

玉路的开始时间

纵观中国古代玉器,到处都有取玉或制玉的历史。随着生产的显著发展和审美的不断提高,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仰韶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发现了最早的和田玉。1979年,距今4000年的和田籽料出现在新疆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古墓沟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大多来自和田。在同一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和田玉表明,当地原住民或外国商人长期通过玉石道路长途贩运和田玉,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在玉石路的指导下,西汉张骞抵达西域国家,开辟了“丝绸之路”。尽管当时战争不止,但玉石之路的商业贸易从未停止过。汉代也是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高峰。皇室贵族死前死后使用了大量和田玉。在长安及周边遗址、江苏徐州楚王墓、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河北满城刘胜夫妇墓等墓葬中发现了大量和田玉,说明它在上流社会很受欢迎,反映了玉石之路的频繁交易。

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数据显示,和田玉至少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叙利亚、中亚细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石器时代的和田玉。当地数据称:“它们都被视为和田的产物。”事实上,玉路的西半部分与丝绸之路基本一致。

实际上,丝绸之路是玉路的高级版本。一年四季都在这条路上奔波的商人,把单一的玉石发展成丝绸、玉石、香料、马等商品,东往西来,交易活跃。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以玉石生产为代表的新疆手工业的进步。在汉武帝心目中,输入的玉石价值远高于输出的丝绸。因此,这条商业道路应该被确切地称为“玉丝之路”。从西汉到清朝,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实际上是由玉石之路的东南路扩建而成。这些证据足以证明玉石之路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至少比丝绸之路早3000年。

唐代诗人杜甫诗道:“归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元代诗人马祖昌说:“采玉河边的青石,收东国易桑麻。”由此可见,以和田玉为载体的玉石之路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对它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和田玉,而应从文化、宗教、贸易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先驱,代表着人类永不熄灭的探索精神。


玉路是否真的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玉路是否真的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

  • 温庭筠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花间派诗人温庭筠介绍
  • 温庭筠简介:温庭筠(yún)(约812-866),唐代诗人、诗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有才华,思维...

  • 杜牧的为官路线图:曾做过贡茶督造使为皇宫质检
  • 杜牧身体一向不好,匆匆忙忙活了一辈子,不到五十就去世了。也许是天妒英才,也许是天宫那里没有好茶,杜牧到天上茶山去作贡...

  • 张骞出使西域前往哈萨克斯坦:汉公主远嫁阿拉木图
  • 丝绸之路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再往西行,经伊朗等...

  •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都是泪 武汉专家新解杜牧诗
  • 路上的牧童寓意蓬勃活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仅仅传达出伤感吗?昨天,...

  • 杜牧共有12首诗咏扬州 在扬做官曾获保护终身感念
  • 扬州城庆2500周年系列讲座举办第7讲,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仍有约200人来到现场,听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文和解读“杜牧与扬州...

  • 为什么杜牧是个【浪漫才子】?他有什么事迹?
  • 杜牧,字牧之,晚年住在范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的官员和作家。他的诗著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