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金国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在公元1127年摧毁了北宋,创造了一种被汉人视为极大耻辱的“靖康之耻”。当时,金国非常强大,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女人真的不到一万,那就是不可战胜的。”然而,每个朝代都有强大和灭亡的时候。金国也不例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占领北方后,金国开始迅速汉化腐化堕落,迎来了自己的衰落期。
[img]570849[/img]
金太祖的长孙、长子出生于公元1119年。公元1132年,金太宗去世,继位为皇帝,即金熙宗。今天,让我们详细谈谈金熙宗。
齐燕是家里的长子。她从小就非常聪明。她受到父亲齐燕宗军和母亲蒲察氏的青睐和重视。为了培养齐燕成才,齐燕宗军特别邀请了一位专门研究汉文化的学者,教他汉文化,学习汉文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经过简单的学习,齐燕更喜欢汉文化。
下课后,齐经常去藏书馆找中原经典读书。对此,齐仍然感到不满。他请老师教他汉人诗歌和歌曲。就这样,齐成为了一名文武全才。公元1132年,金太宗去世。在齐、等人的支持下,齐继承了大统,成为金朝的新统治者,即金熙宗。
在他登基之初,尽管齐是皇帝,但他并没有控制自己的实权。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只是一个著名的皇帝。公元1148年,齐夺回政权,重新掌权朝廷。
不久之后,赵燕取消了原来的官方制度,然后模仿辽宋官方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官方制度,即三师三省制度,简称三省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三师”和“三公”合称为“三省事”。所谓三师,是指:太师、太傅、太保;而三公则是指:太尉、司徒和司空。三省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原有制度中,如果官方职位有空缺,应按照一定的既定规则填补;三省制不同。官方职位的空缺必须由皇帝指定的人来代替。这样,皇帝就控制了官员的去留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此外,齐还规定,尚书省是整个政治运行体系的中心和核心。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等职位设在其下。在尚书省,平章政事的官阶低于尚书令和左右丞相:左丞相在担任原职务的同时也担任门下侍中一职,而右丞相则担任中书令一职。然而,为了遏制左右丞相的权力,削减相权,完颜丹规定,宰相由平章政事和左右丞相共同管理。
[img]570850[/img]
同时,为了配合新官员制度的实施,魏燕还建立了一套官权制度,限制官员行使权力,规范权力使用。这样,官员的职责就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相权不断分割和缩小,皇权不断加强和增加。最后,它达到了加强皇权和打击相权的目的。
后来,领导这三个省份的权力逐渐增强,这对皇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公元1155年,完颜涛取消了领导这三个省份的权力。五年后,完颜亮制造了宫殿的混乱,杀死了完颜亮。之后,完颜亮独立成为皇帝,改变了元天德,成为金海陵墓之王。他死后,人们把他埋在北京房山的思陵里。
据一些史料记载,金朝陵园气势磅礴,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明朝十三陵也难以与之相比。然而,尽管史书中明确标明了金陵的位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金熙宗的陵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史书不是标明了它的位置吗?为什么找不到金熙宗的陵墓?
换句话说,清朝祖努尔哈赤成立后不久,他就带领军队占领了沈阳。明朝皇帝看到后金即将进入中原,非常害怕。因此,明朝皇帝试图摧毁后金的军事力量,使其无法前进。这时,一位顾问对明朝皇帝说:“金陵的光环太强烈了,陵园上方出现了‘天气’,这意味着后金代表前朝。”
古代术士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是否有“天气”。《隋书·天文志》对“天气”有一套详细的解释: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彩云。作为阴阳学家,彩云或日晕占据了术语中的王气,是瑞气中最高贵、最罕见的一种。王气与天地相通,上天入地,出神入化;在天空中,它主宰着宇宙,在地球上,它统治着世界。那些赢得王气的人赢得了国家和山脉。
听了这些话,明帝觉得他不能让它发展。于是,明帝立即派人去房山摧毁金陵,以摧毁后金的“天气”。就这样,金陵被毁得面目全非。@ 虽然史书明确记载了金熙宗陵墓的具体方向,但今天的人们却找不到它的存在。
后来,清朝太祖进入明朝都城,建立了清朝。康熙皇帝想修复金陵,以纪念他的祖先。然而,当他来到房山时,史书中记载的金陵已经变成了田野,他看不到金陵在哪里。从1950年到1980年,一些历史学家来到房山寻找金陵的位置。在这次调查中,学者们大致确定了金陵的位置和范围,但他们仍然没有找到金熙宗的陵墓。
尽管如此,我们始终相信,这件事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史书标明了金熙宗陵墓的位置,为什么后人找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