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军的编制,
说到清军,首先要提到八旗军。八旗军是清朝最早的军队,士兵都是由旗手组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把旗手和满人混为一谈,这是一种误解。旗手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也就是说,既有满人,也有蒙古人和汉人。
[img]571078[/img]
八旗军是清朝定鼎中原的核心力量,也是清朝中早期的国家精锐部队。八旗军分为两类,一类是驻京八旗(又称京营八旗),另一类是驻京八旗。驻京八旗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北京大师,而驻京八旗则被派往全国各地的战略要地。这些地方有: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乌鲁木齐、察哈尔、热河。驻防八旗的兵力不多,总共约10万人。其中,盛京作为清代的“龙兴之地”,驻军最多,最高峰时间达到1.7万人。成都驻防八旗的兵力最少,只有1900人。驻军将军是驻军当地八旗军的最高长官,官阶为从一品。
[img]571079[/img]
八旗军虽然是清朝的中坚力量,但人数有限。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必须有一支人口众多的军队。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绿营军。
绿营军的士兵全部由汉人组成,遍布全国各地,是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绿营军以镇为最高战略单位(相当于现任教师),一个镇约有1万人。根据清朝五代会议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全国共有66个绿营镇,总兵力近65万人。绿营的最高官员是监督,领导一个省的绿营士兵,官方阶级是一个产品。
[img]571080[/img]
清朝中后期,八旗军和绿营军长期处于训练松弛、纪律松懈的状态,战斗力变得很差。他们看不到虎狼老师的影子。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他们无法完全击败勇敢的太平军。这时,一支新军队走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勇敢的营地。
早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就有了勇营。然而,当时它的名字不是勇营,而是乡勇。乡勇是一种临时召集,辅助正规军作战的武装力量。一般来说,它是在战时筹集的,一切都解散了,这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临时工”的编制。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在原乡勇的基础上建立了营制,编练了一支制度独特的军队:湘勇。也就是著名的湘军。湘军是所有勇营中最著名的军队,除了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各地模仿湘军营制的军队。
勇士兵的粮食工资由教练支付,因此是一支具有强大私人属性的军队。勇士如果立下战功,奖励往往很丰厚,士兵和将军成为利益共同体,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很强。勇营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成为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鼎盛时期兵力超过30万人,其中曾国藩直属部队约12万人,其他湘军督抚总兵力超过20万人。
战争平息后,勇敢营地的一些士兵被遣散回家,剩下的部队被改编成防御部队,以保卫各省的危险场所。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者也从绿营军中选出了一些士兵,遵循了勇敢营地的各种制度,并建立了军事训练。从那时起,防御和军事训练已成为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
[img]571081[/img]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清朝统治者感受到旧军落后,于是开始在天津小站组建一支名为“定武军”的新军,即后来著名的“北洋军”。
与以往的改编不同,这支新军可以被视为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北洋军的所有武器装备都使用外国枪支和外国枪支,基本上模仿当时德国军队的结构和制度。北洋军的士兵入伍条件严格,士兵素质相对较高。
起初,北洋军只有几千人。后来随着不断扩张,1905年发展到6个镇(每个镇12513人),共有7万多人。1911年,北洋军拥有14个镇、18个混合协会、4个标准和1个禁卫军。
然而,清朝统治者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被赋予厚望的北洋军最终成为了压倒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军的编制有几种? 总兵力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