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众多。你听过余成龙的故事吗?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还是愣了一下,于成龙,谁也?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诚信著称的官员并不少,但最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顺便说一句,清朝历史上有两位著名官员叫成龙,一位是本文的主人公,另一位是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后人又称他小于成龙。
余大人在位期间,一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实事,所以当时很多人都称赞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张载对知识分子的寄望,于成龙更注重第二句,关心黎民的命运,把思想付诸实践。于成龙坚持道德理想,追求独立人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的理想从未背弃脚下的泥土和内心的气质。孔子说的是士志于道。
我出生之初没有做任何事,我出生后汉佐衰。汉末蔡文姬这样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我们的主角于成龙也是生不逢时。
于成龙祖上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当他的父亲于时煌时,他的家庭代代相传,只能算是一个中小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于时煌只捐了一个九品芝麻官。
[img]569854[/img]
他前半生不成功,考试总是不顺利。他是一个失败的复读生,这当然和他刚毅的性格有关。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参加了乡试,并在副榜贡生,但父亲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没有出去当官。
直到45岁,他才以明经入选清廷官部,并被授予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先后担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士等地方官员。他一直是第二部门的标准(根据检察官和政府部门)、督抚大员,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政声。特别是始终廉洁自守,多行善政,深受士民喜爱。
有一天,康熙皇帝早上问大臣们:我真的很想离开首都,出去散步。你给我介绍了一个好地方。有什么值得一看的?
当时,作为直隶巡抚的于成龙站出来说:固安值得陛下去玩。随便问一下,固安有哪些名胜古迹?
余成龙回答说:固安有太多的景观,如西湖第二景(指前西湖和后西湖)、王子第三公主、牛头马面(即牛驼和马庄)、玉带(浑河和大清河)。真的值得陛下参观。康熙皇帝听后非常高兴,但他实际上赢得了于成龙的计划。
康熙兴高采烈地跟随于成龙来到固安。于成龙首先向康熙推荐了哪一条玉带?康熙站在成龙面前。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条浑浊的河岸。我看到河岸两侧的田地和村庄都被淹没了。由于长期失修,河堤已经破败。高低不平,土壤松散,还有很多缺口。
康熙立刻阴沉了脸,责怪成龙道:爱卿不想带我去参观固安的名胜吗?看到康熙龙颜大怒,于成龙迅速跪在河堤上说:古人云闻景不见景,看景更稀疏。
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就是这个道理所表达的吗?陛下是个聪明人。你还想不出这里的奥秘吗?
康熙皇帝似乎明白了于成龙的良苦用心。
于是他命令他负责治理浑河。如果他不把这条河变成永定河,他就不会来北京见我。于成龙一再回答:他必须遵守陛下的圣令,治理浑河,让固安人民感受到陛下的伟大。之后,康熙不再在固安玩了,直接回到了首都。
康熙离开后,于成书带领当地人民填补旧水,继续开辟新道路,修筑堤岸。从那以后,水灾一度平息。浑河也因康熙的话改名为永定河,至今已使用。
他履行了当时当官的誓言。什么誓言?于成龙进入仕途时说:这次旅行永远不会以饥寒为志,誓不要无天理良知。由此可见,成龙为什么能从小知县做到从一品大员,不是吹气吹,而是努力工作。
下面还有一个关于他破获一起盗窃案的故事。有一天,当他在城外散步时,他突然看到几个大个子用床板抬着一个像病人一样的人向他走来。他只看到上面盖着厚厚的被子,枕头上露出一根凤钗的头发。此外,病人侧身躺在上面。
这有点奇怪。更奇怪的是,两个壮汉抬着一个女人,会累得喘不过气来,头上出汗。两个人还时不时用手捂住病人的被子,把突出的被子压在病人身下,好像怕风吹进去。于成龙看到这种情况观察了他们一会儿。
后来,两个跌跌撞撞的人换了两个人继续抬起来。于成龙很奇怪,所以他派士兵去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士兵们回来告诉他,他们中的一个人的妹妹躺在床板上。因为他们病得不轻,他们被送到岳母家。
于成龙还是不放心,就派士兵跟着他们。后来士兵回来告诉他:他们走到一个村门口,两个人出来接他们,其中一个人看了看四周才关上门。这让成龙断定里面一定有奇怪的东西。
[img]569855[/img]
他首先找到了县长,问最近有没有盗窃案,但是县长没有说出来,因为他照顾好自己的脸。于成龙私下派士兵去城里打听。果然,一个富裕的家庭被抢了。于成龙让士兵带他去,问他为什么不报案。
谁知道富人说县长不让他报案。你可以告诉富人他已经知道小偷的去向了。于是他赶紧派士兵去抓罪犯。原来是一群强盗和一个妓女合谋,让他们抢的财产放在床上,让妓女侧身躺在上面掩护,然后在窝里分赃。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为《于中丞》的文章,写于成龙好微行炯知民隐,摘发盗贼的故事。于成龙主张对犯罪分子进行慎刑,以教为主,采取行动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他善于从一些普通人忽略的细节中发现问题的症结。他发现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悬案,平反了错误的案件,被人们称为于青天,民间还在流传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在成龙宦海生涯20多年,天南地北,独身天涯,不带家人,与已婚妻子离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死后,室内只是中间的一件长袍,床头的盐豉数器,只是,除了破旧的衣服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四壁萧然,没有长物,见者都泪流满面。,这20多年来,于公的主食以粗糠和青菜为食,被称为于糠粥、于青菜。
康熙帝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到目前为止,人们仍然把他同在一起清官同样,事实上,这并不全面。余成龙不仅诚实自爱,而且有很大的成就,善于行动。他的政治目标始终是保护土壤和人民,代表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是清晰的。
另一点非常感人,那就是成龙去世时当地人的表现。我们评价一个官员做得好不好。人民是最好的评价员。于成龙死于南京。当时,我们用四个字来形容人们的表现:在街上哭泣,也就是说,人们停止市场贸易,在街上哭泣,这显示了成龙在南京人民中的威望。
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龙,你对他的人生事迹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