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
说到三国著名的战役,大家都会想到赤壁战役、官渡战役、汉中战役。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始于公元220年,曹魏被汉禅允许。这些战役大多发生在东汉末年,严格来说不是三国时期的战役。
[img]570135[/img]
三国势力图
三国时期是指曹魏从公元220年代替东汉到公元280年,西晋在过去的60年里摧毁了东吴。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大规模的战斗,但最后一场战斗是西晋摧毁东吴的战斗。
后世五乱华的原因,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的原因,西晋被国内大部分骂狗血喷头,但这个结论恐怕不是很公平。
[img]570136[/img]
魏武帝曹操
许多人认为天下三分之二归晋国,那么晋国消灭负角顽抗的东吴应该是毁灭性的。然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晋武帝消灭东吴的80年前,一代英雄魏武帝曹操在赤壁失败。晋武帝消灭东吴后的100年里,一代英雄傅健在飞水丢了盔甲。恐怕没有人认为曹操是废物,但曹操没有成功。晋武帝做到了。这难道不能说明晋武帝的个人能力吗?
[img]570137[/img]
晋武帝
现在回到正题,晋武帝在公元265年正式取代曹魏称帝,晋武帝没有立即采取强硬手段消灭东吴。司马炎成功称帝的原因只是他父亲马昭的功劳。司马昭有篡位的心,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司马炎捡了个便宜货,但司马炎没有威望。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昭甚至想成为世界上的儿子。
《晋书帝纪第三》:起初,文帝以景帝为宣帝,早世无后,以帝弟为继承人,特加爱异,自称摄居相位,百年后,大业宜归。每一句话:“这个景王的世界也是如此,我怎么能和谐呢?”将议立世子,属于游戏。何曾等固争地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这不是人臣之相。”由此决定。
[img]570138[/img]
司马攸
司马炎应该借此机会建立消灭东吴的威望,但司马炎没有。公元272年,他逐步解释了叛乱。守卫荆州的杨虎只是军事攻击,没有形成晋吴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公元274年,著名的东吴将军陆抗去世,晋国花了6年时间才开始消灭东吴。
[img]570139[/img]
陆抗
从晋国的实力来看,晋国似乎没有任何压倒性的优势。晋国消灭了吴国的六大军,共有23万人,吴国有20多万士兵。双方的实力应该是平等的。此外,吴国最初是当地的防御性战斗,吴国的水军实力非常强大,晋国没有完全的胜算。
然而,晋国的进攻政策非常明确,即握紧拳头直接击中南京。吴国只能被动地防守千里江防。晋军的战略思想是:司马周、王浑直接建业,遏制吴军主力,使其无法增援上游;王荣、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的战略要点,以王军率领的8万水陆大军顺流而下;然后王军、司马周、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
[img]570140[/img]
司马伷
战争于280年1月爆发。王棠和唐彬率领巴蜀水师7万人,沿长江东出巴蜀。到2月,晋军已经占领荆州,长江护城河已经成为吴国和晋国的共同财产。为了保护南京,我们必须保护上游。正是上游的迅速衰落导致了吴国在短短几个月内的崩溃。
280年3月,吴总理张伟带领3万人反击晋国,但张伟犯了与诸葛瞻一样的错误,拒绝了沈英的正确建议。结果,吴国的最后一笔资本也被赔光了。
[img]570141[/img]
张悌
从晋灭吴的战争效果来看,打得很好。但是晋国为什么不开始吴国呢?
首先,吴国末代君主孙浩的残忍。孙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剥皮和挖掘手段非常残忍。此外,孙浩对待同一个民族的手段也非常恶劣,这导致东吴的前将军和夏口督孙秀向晋国投降。宗族还是这样,更不用说那些非宗族人了?
[img]570142[/img]
孙秀
第二,陆抗去世后,孙浩将陆抗的部曲分为五部分,由陆抗的五个儿子领导。更不用说陆抗的五个儿子没有父亲的能力了,即使有,也不可能统一调动,这也是吴迅速失去上游的原因。
那为什么晋国在讨伐吴国之前要推迟十五年呢?
这与晋国的统治者有关。晋国的统治者是贾充,贾充的政治对手是任凯。不幸的是,羊、杜、王等主战派都是任凯的人,贾充不支持政治也不难理解。
[img]570143[/img]
任恺
但仅仅这样看贾充可能就有点太小看他了。后来,贾充担任平吴前线统帅,@ 在吴国败局已定,灭吴大功唾手可得的时候,伐吴总司令贾充居然上表要求撤军!贾充说,天气越来越暖和,江淮低湿,疾病和疫情必然,班主任应该立即进行。
贾充深深意识到,如果战争胜利,司马炎的对手将是一个家庭。果然,公元280年,晋武帝推出了家庭调节来遏制这些家庭。虽然这是一场名义上的统一战争,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西晋灭蜀容易举 为什么西晋灭吴拖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