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剑影时代,看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靖难后,河北人民马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晋升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埋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七下西洋留下了许多谜团,但以下四个是最大的谜团。
[img]569583[/img]
一是郑和的“宝船”堪比航母
船舶是航海的重要工具。学术界一直在争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有多大。据史料记载,郑和首航最大的宝船长44英尺,宽18英尺,相当于今天的公共制度。最大的船长约150米,宽约61米,排水量约2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这可信吗?
这种说法不可信。郑和第一次航行中最大的船应该是南京静海寺纪念碑上记录的2000艘船。永乐初,内战创伤尚未完全修复,工农业生产恢复,无条件建造大型宝船。然而,它只是利用水军和民间航空公司现成的海船进行了修复和加固,这在当时是一艘载重量很大的船。有学者指出,万吨级木帆船不仅在明代,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也无法建造。
郑和多次下西洋,目前能验证的最大宝船出现在第四次航行中。“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藏铭”明确记载:“领军人物,乘坐大等号5000材料巨船”。这也是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唯一可靠的记录。这里的材料是指建造船舶使用的材料数量,当时一个“材料”是多少平方尺,具体的计算公式还有待验证。
[img]569584[/img]
二是郑和信仰什么样的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郑和似乎都与他们有关,但他相信什么样的宗教呢?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成祖朱迪的明智决定。朱迪非常重视佛教。即位后,他不仅修建了金陵大报恩寺,还邀请了许多西藏僧侣出版印藏文大藏经。有一段时间,藏传佛教占据了所有的浪漫。作为一名优秀的执行者,郑和的许多奉佛行为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奉旨行为。例如,他在历史记载中印刷了金书《佛说摩利支天经》。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教,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民间。母祖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更接近道教。据悉,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广大船员官兵多来自浙江、福建、广东。在茫茫大海中,他们祈祷海神天妃,成为船员的精神领袖。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归来后,向明成祖朱棣告知了出使情况,在海上遇险时,幸好天妃娘娘的保护才能平安归来。明成祖颇为感动,立即下关建天妃宫。
郑和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更加密切和深厚。据云南郑和家谱和南京咸阳家谱记载,郑和出生在伊斯兰教家族,受其家族影响最深。郑和祭祀云南晋宁马哈墓;郑和到泉州灵山回归先贤墓香;郑和重建了西安清修寺和南京净觉寺,并要求他的后代保留它。。。这些都成为他对伊斯兰教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力证据。
应该说,郑和的信仰是多样化和混合的,而不是个人行为。他家族的基本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他崇拜佛教,以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当时,中国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的世界。各种宗教同舟共济,和谐相处,体现了郑和的领导才华。
[img]569585[/img]
第三:为什么郑和如此“爱”满刺加?
明代满刺加国是今天的马六甲,郑和船队五次访问。那郑和为什么这么爱这个地方呢?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东北风在冬季盛行,西南风在夏季盛行。这种地理位置和特点使马六甲过往船只能安全快速地通过,非常安全。满刺加国恰好位于马来半岛西南部,马六甲海峡北岸,也是海峡中最狭窄的地方,郑和多次访问该国是合理的。
郑和多次访问这个国家也包含了政治治理的意图。明朝,马六甲海峡政治不稳定,明朝采取积极支持全刺加战略,限制暹罗控制全刺加,郑和西洋,船队,花了相当大的努力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使全刺加从酋长国迅速成长为正式国家,成为郑和西洋物资周转基地。
第四,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由于郑和远航档案的丢失,宝船的大小不仅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郑和最远的地方也不清楚,导致了一团又一团的雾——有些人甚至说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这种观点能站起来吗?
公元1421年3月5日,郑和率领107艘船到达古里(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带领一支船队返回。然而,郑和的下属洪宝、周曼和周文带领其他船队继续航行,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大西洋佛得角群岛,然后带领船队向不同方向航行,绕地球一周后返回中国。换句话说,他们比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早7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早一个世纪环球航行。
然而,这些新观点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文献档案支持。
郑和七次下西洋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四个最大的谜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