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学者侯白出身秀才,性格幽默,喜欢讲笑话,堪称绝世最好的笑话家。
侯白没成名的时候口才很好,有一次他去见当地新上任的知县,动身前对一群朋友说:“我可以让县太爷学狗叫。朋友不相信,说:“如果你能成功,我们请你大吃一顿,否则你就得乖乖地被宰。因此,侯白进县衙后,这群朋友都在门外围观。知县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侯白说:“大人刚来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里有很多小偷。我有一个建议——组织家家户户养好狗,遇到紧急情况集体狂叫,防盗效果一定很好。知县说:“你说得对,我家也有必要养狗,但什么样的狗才算好狗呢?侯白回答说:“我家有窝刚出生的小狗,它们的叫声和其他狗不一样,都是‘汪汪’而叫,我觉得它们是好狗。知县笑道:“普通的狗都是‘汪汪’而叫啊,有什么奇怪的?我觉得‘饿’叫的是好狗。侯白摇摇头否认,知县急了,与侯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汪汪”“饥饿”的声音顿时响成一片。门外的朋友都捂着嘴笑了,侯白就这样赚了一顿大餐。
[img]567591[/img]
后来侯白任儒林郎,在越国公杨素手下工作,是个没有具体职务的散官。他和杨素关系很好,两人经常展开精彩的“逗逗现场”。
杨素是关中(今陕西中部)人,侯白是山东人。关中话中的“灞”是“水”的意思,山东人习惯把“拿”说成“带刀”。有一次,杨素开玩笑说:“山东人真的很大方,对方借了一件东西却给了两件。侯白不解,杨素说:“如果对方想借一把弓,你说‘携刀去’,不是还要拿一把刀吗?侯白回答说:“你们关中人也很聪明啊,提一个问题却能知道另一个问题。“怎么说?“最近多雨了,如果你问渭河是不是涨水了,对方说‘灞涨’-好吧,现在你连灞河的情况都知道了。”
有一次,杨素边走边和侯白聊天,看见路边有一棵死槐树。杨素问:“你夸自己智商极高。这棵槐树怎么复活?侯白说:“这很简单,拿槐树籽挂在槐树上就行了。“杨素不解,侯白科普道:“你没听说过《论语》里的金句‘子(谐音‘籽’,指孔子),回(古代谐音‘槐’,指颜回)怎么敢死?杨素笑了。
他们还在路上遇到了一捆草胡人,杨苏说:“真的很奇怪,在长安也可以看到草湖(谐音‘胡’,草湖是洞庭湖的东南水域)。”过了一会儿,两个喝醉的胡人穿着孝道的衣服骑马,其中一个晕倒在地上。侯白说:“这个礼物比磕头要好得多,真的负担得起“孝道”这个词。”
一位名叫六斤的人来见杨素,在省衙门口遇见侯白,便请他帮自己在空白名片上登记名字。杨素召见这个人,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叫六斤半?这个人犯了一个糊涂,看到名片上写着“六斤半”,说:“我叫六斤啊,也许侯秀才写错了吧。杨素立即叫侯白问,侯白说:“他说自己六斤出头,可我当时没有秤,不能准确,只能写六斤半左右。”
因为侯白太有趣了,杨素总是和他聊天。杨素的儿子杨玄感经常加入群聊。侯白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受到了干扰。有一次,侯白一走出省衙门,就遇到了杨玄感。杨玄感不得不缠着他听故事。侯白不得不说:“一只老虎在山里觅食。当他看到一只刺猬仰身躺着时,他以为是一块嫩肉。他正要去拿它。突然,他卷起鼻子,惊慌失措地逃跑了。最后,他太累了,睡不着。他离开了。当老虎醒来时,他发现刺猬不见了。他非常高兴。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到一个有毛刺的橡子果实,所以他叹了口气说:“我刚刚摆脱了你的父亲。我希望你暂时让路。’”
有一次,侯白和同事们玩猜谜,规定答案必须是真实的东西,不能随意编造,然后随意解释,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侯白很快就出了谜,“背像房子一样大,肚子像碗一样大,嘴巴像杯子一样大。大家猜不出来,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东西?一定是你鬼扯!最后侯白揭开谜底——燕窝,大家都相信了。侯白接着又出了杀招,“有一种东西大小如狗,长得像牛,它是什么?侯白笑着说:“是牛犊子啊。”有人猜测,有人猜测鹿,但都不对。”
[img]567592[/img]
隋文帝听说侯白的搞笑故事很感兴趣,于是叫他来。结果,他聊得越多,就越高兴。他立即命令他在秘书监编修国史,并给五品官员工资。但侯白拒绝说:“我习惯了闲散。我真的不适合当太大的官员。”隋文帝也很任性——不管你是否当官,五品的工资都会照发!侯白还没来得及下定决心,一个月后就去世了。他的亲戚朋友都很遗憾,叹了口气,他“智慧会受伤”。
侯白没怎么说话,只留下15卷《景异记》,成了传世笑话。
最好的段子手横绝当世,揭秘侯白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