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567853[/img]
如果晋国没有分裂,晋国会统一世界吗?
晋国作为后起之秀,自第十九位国君晋献公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以来,领土迅速扩张了几倍,不断吞并周边国家和荣迪。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战役中大败势力方张的前霸主楚国,一战而霸!
从此就有了傲天下的气势!
晋襄公在与秦国的竞争中屡战屡胜,一直阻碍着秦国东进的步伐,以至于秦穆公不得不向西发展。
晋景公时期,晋国虽然在战争中输给了楚国,但在战争中占领东方的齐国却毫无反击之力。
晋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在炎陵之战中再败楚国,复霸天下。
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权的巅峰。
晋平公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晋定公时,范、中行首先败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亡智氏,可惜一代霸主晋国最终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img]567854[/img]
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第一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的儿子,周成王姬的弟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即位后改为晋。
春秋时期,周王室没有实权,诸侯国真正服从的也没有了,而这些诸侯国也形成了大欺小、强凌弱的局面。
大国不断扩大领土范围,小国被吞并。当时大约有170个诸侯国,最后只剩下8个诸侯国。
周王室自己的领土几乎被侵蚀了,但我该怎么办?我别无选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这是王室尊严破碎的时代,但周王室仍然扮演着什么角色,类似于曹操后来的“威胁天子命令诸侯”。
[img]567855[/img]
这些诸侯霸主,只要想发号施令,就会拉上周天子,以周天子的名义发,这也是韩、赵、魏分晋的原因。
春秋时期,这些诸侯国也分等级。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为什么有的君是某某侯,有的君是某某公,比如晋侯、齐侯、秦穆公、晋文公。其实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晋国原本是侯爵之国,后来成了公爵之国。
[img]567856[/img]
事实上,晋国图霸之路也很坎坷。与秦国不同的是,晋国经常陷入混乱。这种现象不仅延缓了晋国的发展,而且留下了各种隐患,最终被自己的臣子瓜分灭亡。
和秦国一样,秦国的目标也很明确,从秦穆公开或更早,就是东进,秦国的君主一般都很有成就。
秦国在西方与犬戎接壤。当时,这些东方诸侯国实际上非常排斥秦国。他们认为秦国人的血统是犬戎人。秦国是靠自己成长起来的。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全族被摧毁。
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秦晋的区别。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公子虔诚地指控谋反,战败于童地,尸体车裂,全族被杀。
从商鞅的处决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国王当时的心态。当然,一些商鞅的变法冒犯了许多权贵,不得不以公众愤怒为由处决。事实上,另一个原因是秦国不允许新兴势力成长!
虽然商鞅变法收回了皇室手中的权力,但商鞅也被奖励封地-商业。
商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了争夺商业,秦楚在商业上进行了多次拉锯战,其中大部分以秦胜楚败告终。秦占领商业后,在接近秦楚边界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关口——武关。
商鞅非常高兴地接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
但对秦王室来说,这其实更像是曾经分离的权力,只是换了人。
@ 为了防止未来的内乱,我们早早地把这些扼杀在摇篮里,比如后来的吕不韦封地更多,结局也很悲惨。
[img]567857[/img]
晋国则不同。
晋出公时期,智家大权在握,势倾朝野,还要求韩、赵、魏三家割地。
公元前458年,韩、赵、魏、智家联合灭范、中行氏。
晋出公出走,逃往齐国,要求齐鲁出兵攻打四卿。看到这四个家庭,他们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最后晋出公无法抗拒,死在路上。于是四家人换了人,立姬骄为国君,为晋哀公。
晋国皇室已经没有实权了,
事实上,整个晋国都落入了智、赵、魏、韩四位大臣的手中,晋哀公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
晋悲公去世,晋幽公即位后,晋幽公胆小怕事好色,最后被强盗杀死。
晋幽公十八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盗出城,被盗杀害。
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朱晋乱,立公子止为国君,为晋烈公。
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派使者去洛邑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不得不服从。从此,魏、韩、赵成为诸侯国。
晋国最终灭亡。
韩、赵、魏后来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大大国,历史上被称为“战国七雄”。
晋国当初没有被三家瓜分的话 晋国会统一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