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朱元璋确实说过“元以宽仁失天下”之类的话,而元朝确实是“宽仁”。
有许多史料可查,“元政宽纵”的说法属实不虚。
其“宽仁”主要体现在官治宽松、政治简约、刑轻、文化多样、不抑并并购、重商轻税等方面。
不多说,直接去干货。
[img]567922[/img]
到元四年(1338年)3月,元顺帝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拉,根据《大元通制》编制第三部法律《至正条格》。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他自称“我的元以忠诚治天下,以慷慨赢得人心”。如果说这只是统治者的自吹自擂,可以比较元末文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中对元朝统治的评价。这本书说:“自世祖(指元祖忽必烈)混一以来,天下治平者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旅行千里,宿泊如家,所谓盛也可以。“这真是一派稳定祥和的景象。
如果说孤证不立,那就看和叶子奇同时代人丁鹤年写的《江浙大都是送月特朗定纳税》。他称赞“所有的力量都是平等的,去者都是讴歌鼓励的”,称赞元朝的安乐场景是“生逢舜日当尧天,经营内外都是英贤”。80岁的贫穷是没有用的,茅檐击壤歌丰年”。
明太祖朱元璋甚至推翻了元朝统治,也承认了“元政宽纵”。
《明太祖宝训》记载了朱元璋说的原话:“我觉得元朝失去了世界,失去了太宽。过去秦朝失去了暴力,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今天元朝失去了宽度,所以我帮助了它。宽度和猛度是相辅相成的,但这是合适的。”
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背景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在“惩元之弊”中实施了“猛政”和“重典”。
明初大臣刘基、宋连等人也认为元朝太“宽仁”了。
宋连主修《元史》时常提到:“元初,取民不定制,世祖立法,本于宽。”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秦施暴政,天下乱,这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元施宽政也会引发天下乱?
事实上,《元史》也做了一个解释:“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放松,不知检也。”
也就是说,施政过于“宽仁”,对人民没有有效的约束,从而纵容了动乱的爆发。
叶子奇的《草木子》解释得更清楚:“是时候,世界长期平坦,法律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贫富不均是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消除的现象。如果法律宽广,贫困人口将不可避免地讨厌财富、抢劫财富、抢劫财富和掠夺财富。一旦这些现象没有得到体面的惩罚,类似的恶性事件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当雄心勃勃的家庭参与其中,煽动民族情绪时,其破坏力就相当惊人了。因此,中原元朝统治的崩溃并不奇怪。
[img]567923[/img]
朱元璋发表元朝战役时,并没有拿元朝的政治说话。他只说“元朝以北狄入主中国”、“实则天授”,承认“元朝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国,生民赖以安靖70多年”,甚至称赞元朝“以人为本,传民百年”、“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子夫妻,各安其生”。
想看,朱元璋出生在赤贫之家,父母死后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可谓风霜。
但他在讨伐元朝的时候,并没有像罗宾王发的《讨武.号召》那样暴露讨伐对象的罪行,而是为之“唱赞歌”。这不是很奇怪吗?
只有一个原因:“元政”实在太“宽纵”了,拿这一点说话,不能激发人们共同仇恨的斗志。
事实上,朱元璋早年的悲惨局面主要归咎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世界不公。对于元朝,他感激地说:“我是一个农民,我很高兴在有元的世界里生活。”。
此外,元朝“政宽、刑轻、赋薄”,@ 元末出现了许多帮助元朝平定暴乱的义军,如查罕帖木儿、陈友定、杨完者、李思齐等。这些人主动毁家救难,招兵买马维护元朝统治。
因此,李则芬在《元史新讲》中提到:“元代军队的数量比其他朝代少,而且由于平时长,到了最后一年,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顺帝到正间,各地的反混乱战役,无论南北,都依靠当地人民自动组织和政府呼吁征募的义军为朝廷而战。”
此外,元末殉难的儒家也非常壮烈。比如江西省参政刘邈被反元义军俘获后,宁死不降,绝食六天死亡。他还写了一首绝诗,展示了后人:“生为元朝臣,死为元朝鬼。忠诚是无耻的,微风永存。”
另一位文士王翰拒绝了朱元璋的招安,声称“义不仕二姓”,自杀。
没有殉难的名儒,依恋和怀念前朝,也多不愿出仕新朝,如李祁、郑玉、陈亮、戴良等。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元朝的“宽仁”到什么程度?
[img]567924[/img]
举个例子。最能反映元朝“宽仁”政策的,无非是对刑法的态度。元世祖忽必烈曾说:“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我真哀矜。"""我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人,必命反复,果实后罪。也就是说,元朝的法律原则是“慎刑”和“慎杀”。怎样才能“慎杀”?总之,元朝的死刑犯,经各级衙门审判后,很少能执行!叶子奇的《草木子》曾经描述过:“世界上死囚的审判已经确定,不加刑,都老死在监狱里”,以至于“七八十年,老稚从未见过斩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绝对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元史刑法志》感叹道:“盖古人以墨、武、宫、大辟为五刑,后人除肉刑,以鞭、杖、徒、流、死备五刑之数。因此,更多的是用轻典,盖也仁。”
换句话说,为什么元朝有“宽政”?这主要与旧草原制度有关。蒙古旧草原制度的原有治理制度非常简单。进入中原后,不仅缺乏全面系统的社会经济政策,而且缺乏足够合格的官员和政治人才。因此,元朝皇帝干脆成为一名店主,不问政治事务,将其移交给“家长治理国家”,最终导致官员管理不清、反腐败、行政效率低下和政治宽松。
现在很多人会觉得元朝的统治是黑暗的,主要是明中叶以后,明朝长期面临着“北俘”的问题。特别是“土木堡变”爆发后,明朝人对蒙古人更加仇恨和敌意,不断黑化甚至妖魔化元朝和蒙古人。
明朝死后,清朝统治者过度压榨和奴役人民。清朝统治者和元朝统治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关外杀害的少数民族。@ 当人们谈论元朝时,他们会理所当然地将清朝实施的暴政嫁接到元朝。
【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政治究竟有多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