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带你去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一方面,它是蒙古建立的唯一一个统一的王朝,曾经拥有近14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另一方面,它也来去如风,虽然国力强大,但元朝在统治不到一百年后被迫退出中原,从此陷入衰落。
至于元朝退出中国的原因,最直接的一点自然是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军。在元末的农民起义浪潮中,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
在朱元璋成为明太祖的道路上,朱元璋面临着许多考验,但最困难的不是推翻蒙元政权,而是与张世诚、陈友谅作为起义军争夺南方霸权。很多人可能会怀疑元末的世界形势,那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和其他人在南方打得很好,但元朝政府很少干预。
直到朱元璋与陈友谅进行鄱阳湖大战,蒙元才抓住机会争夺一石二鸟,白白错过了翻身的机会。那么,为什么蒙元忽视了对义军斗争的干预呢?
一般来说,蒙元没有干预南方战争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无力的,另一个是空的。首先,蒙元政权无法阻止当时义军的不断壮大,这主要是因为早期义军给了腐朽的元朝一个沉重的打击。元朝末年,统治者放荡,暴力克制底层人民,最终激发了农民起义。
到了11年(1351年),刘福通、韩林儿等人在颍州发动起义,他们的起义就像一声惊雷,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则是随之而来的春雨。
有了带头人,本就苦元久矣人们纷纷加入起义军。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认识,但几乎每一支起义军都在战斗红巾军的旗号。
这些被生活逼到绝境的人,为了打压当年压迫自己的元朝廷而奋勇拼搏,有的甚至看不起生死,只是为了有一种比饿死更体面的死法。俗话说,哀兵必胜,愤怒的红巾军很快击败了元朝松弛已久的武装部队,甚至在正十五年(1355)时一度接近元朝首都。
[img]568389[/img]
从红巾军惊人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被义军打得精力充沛,自我保护并不容易。后来,当义军逐渐分裂为朱元璋、陈友谅等部队时,元军已经失去了抓住它的能力。据说,蒙古元被早期起义军削弱,导致后期无法影响义军隐身重要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我们需要看看蒙元政权当时在忙什么。元朝末年,其实朝中还有一个人本可以改变局面,那就是宰相脱离。这个人治理得很好,很忠诚。他曾经把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张士诚围困在高邮,差点歼灭他。在脱离的帮助下,元军一度夺回主动权,平叛局势良好。然而,他被奸臣哈马弹劾,被迫交出兵权。
[img]568390[/img]
离开后,原本拼凑了数百万元的军队立刻成为了一群乌合之众。在哈马的诱惑下,元顺皇帝沉迷于享乐,把权力交给了王子爱友认识达腊。当时,朝鲜的许多人认为顺帝是无望的。最好推荐王子为皇帝。首先,复兴元朝的可能性更大,其次,他们也可以做出贡献。渐渐地,王子党的发展成为对皇权构成巨大威胁的力量。
随着元军被红巾军击败,损失惨重,元政府不得不希望依靠地主武装来镇压。当时,察罕帖木儿和博罗帖木儿是地主武装的主要将军,他们成为顺帝和王子的目标。随着顺帝对博罗帖木儿的偏爱,察罕帖木儿逐渐向王子靠拢,随着军权的加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到24年(1364年),朱元璋开始称吴王,蒙元政权也迎来了矛盾的最终爆发。3月,王子和右丞相思维监督解除了波罗帖木儿的兵权,但被拒绝,后者立即被拒绝清君侧带领军队进入大都市是为了理由。
顺帝为了安抚波罗帖木儿,将朴不花、思监两个太子党人送到营中供其发落,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受苦的王子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压制波罗帖木儿,这导致了后者的第二次复兴。这一次,王子吓得逃到了今天山西太原的冀宁。
王子离开大都市后,波罗帖木儿在朝鲜作威作福,很快被顺帝暗杀。事实上,王子曾经劝说顺帝发兵消灭南方义军,但顺帝对他缺乏信任,不愿意交出兵权,而是任命了扩廓帖木儿。结果扩廓帖木儿一动不动,顺帝派王子领兵攻打他。
就这样,元朝在内斗中耗尽了精力,错过了干涉朱、陈战争的机会。
为什么蒙元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时不来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