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死后,被埋葬在长陵,长陵已经建成。长陵墓有两个封土堆,大小几乎相同。哪个是刘邦的,哪个是吕后的?长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今天的长陵只是一堆土堆。当年的长陵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
刘邦长陵,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历史上被称为汉高祖。刘邦成为皇帝的第二年,他开始为自己建坟墓。据推测,长陵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主持人可能是萧何和杨。公元前195年,刘邦死于长乐宫,埋葬在长陵。长陵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附近。
[img]568651[/img]
长陵东西并列两座陵墓,应该是高祖和吕后的陵墓。但是刘邦的两个高封土堆是哪一个?清代陕西巡抚毕元为长陵树了两块碑石,东陵为高祖长陵,西陵为吕后陵。然而,刘宋时期的裴思为《史记》作了《集解》,在《外戚世家》中引用《关中记》说:“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汉帝后同墓为合葬,不合陵也为合葬。”
《三辅黄图校证》还说:“吕后陵位于高祖陵东。”1967年,长陵以东出土了一块玉印,上面写着“皇后印章”,可能是吕后的东西。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毕元颠倒了两座陵墓,长陵位于吕后陵西侧。
长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人认为长陵因地域而得名。又称长山、长陵山。《水经注》记载成国故渠“东京长陵南,又称长山”。长陵在古代被称为长平或长平阪,可以以地名为陵名。然而,一些学者认为,长陵来自西汉都城长安的第一个字。长陵墓呈方形,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但规模略小。其实两种说法都是猜测。至于当年是怎么命名的,和刘邦一起埋在地下已经成为千年之谜。
长陵墓模仿朝廷而建,《汉书》记载城周七百八十步,相当于今天的3150米长。长陵墓平面为方形,边长780米,周长约3120米。令人惊讶和困惑的是陵园四面墙的厚度,东、西、南三面墙的厚度在7-9米之间,而北墙的厚度在15米以上。为什么要建这么厚的围墙?这个人完全不知道是为了应付盗墓还是其他原因。四面墙中间各开一扇门,估计当年门外还有两个相应的门阙,就像一座小城堡。陵园四角也有建筑,估计和今天看到的角楼差不多。
陵园里有许多礼仪建筑,主要包括卧室、厕所等。卧室是陵园里的正殿。根据当时的礼仪,卧室里陈列着高祖生前使用的衣服。一些宫殿里的人按时铺床叠被子,准备洗漱用水,每天吃四次,打扫卫生,像皇帝一样等待。
高祖陵与吕后陵相距300米,但在一个陵城内,汉制皇帝与皇后同墓不同。陵园偏西处的长陵,是夯土叠筑而成。据史书记载,长陵东西长120步,高13丈。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长陵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长35米,封土高33米。由于长陵内部结构没有发掘,后人无法知道具体情况。
然而,由于陵墓是刘邦生前建造的,它应该符合汉代的礼仪制度。《汉代旧仪》谈到了汉代皇帝陵墓的地宫:“内子棺、柏黄肠问题,以次百官藏起来。它有四扇羡慕的门,六辆车和六匹马。它们都藏着。四方外指,东石外立,先关剑户,家设夜龙、莫邪剑、弩、伏火。”长陵也应按照这一标准建造。
[img]568652[/img]
长陵是西汉帝陵中陪葬墓最多的。在长陵以东,有60多座现有的墓葬,其中大部分是元勋英雄,他们追随刘邦的出生和死亡,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及刘邦的妃嫔和关东大族。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张耳、纪信、戚夫人、田胜等。唐末,诗人刘彦谦在《长陵诗》中说:“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列侯。“这些高大的陪葬墓分布在长陵以东司马门外的神道两侧,南北排列,排列非常有序,就像诸侯朝拜天子时的阵容一样。
1965年,咸阳杨家湾在长陵陪葬区附近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出土了3000多件彩绘陶俑和陶马。据《水经注》记载,墓可能是刘邦时期的太尉周勃,也可能是他的子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墓是两座南北并列的夫妻合葬墓,旁边有十几个陪葬坑。墓中出土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965件。马俑有四种颜色:黑色、红色、紫色和白色。马的姿势生动,或静或动。
骑兵俑穿着红色、白色、绿色、紫色等颜色的衣服,上面装饰着彩绘图案,大部分都穿着黑色盔甲。步兵俑一般以站立为主,右手握长兵器或盾牌,左手握拳。穿着红色、绿色、黄色、白色等颜色的衣服,身上还披着各种黑色盔甲,腰部系带,足着革履。从这些兵马俑的排列来看,可能是为死者埋葬的军队。这批彩绘兵马俑的出土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长陵南临渭水,北临九宗山,南临长安城,南北相距27里。阳光明媚,站在西汉未央宫前殿的遗址上,望着长陵,像山一样隆起,威武壮观。
刘邦长陵介绍汉高祖 长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