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南宋成立后不久,高宗赵构的独子不幸去世,他所属的太宗一脉大多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俘虏。“谁来继承王位”成了他的一大心脏病。当时有传言说金太宗看起来像宋太祖,他是宋太祖转世,攻打大宋是为了夺回王位。高宗的生母魏太后认为,宋朝的不幸是太祖神灵的帮助,要求赵构把王位传给太祖,以结束太祖和太宗二系的世代恩怨。
《宋史》记载,宋太祖给高宗的阿姨孟太后做了一个梦(你的祖先用计划占据了我的王位很长一段时间,导致了宋朝的破败,所以他应该把王位还给我)。所以高宗决定把王位还给太祖。
[img]568729[/img]
绍兴两年(1132年),高宗派管理宗族事务的赵令类负责选择皇储。当时有1645个太祖的七代孙子(高宗的侄子)。经过层层挑选,他们终于选出了两个胖瘦的孩子。赵令类把他们带到高宗面前,让他决定。
高宗看了看,喜欢上了胖孩子,给了瘦孩子320银子,让他还回老家。瘦孩子要出门的时候,高宗说看不清楚,让两个孩子叉手站在一起。他仔细地看了看。突然,一只猫跑到他们身边。瘦孩子站着不动,胖孩子飞起来踢了猫一脚。高宗皱起眉头说:“这么轻浮,我们怎么能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呢?”他改变了主意,留下了瘦孩子。
这个瘦小的孩子叫赵伯聪,6岁。他被高宗带到后宫,由张婕钰抚养长大。
[img]568730[/img]
赵伯聪后来被命名为赵媛,在宫中呆了20多年,但王子的名字还没有确立。为什么?原来,在他来到宫殿后不久,高宗选择了太祖的七代孙子赵伯九来抚养吴才人。赵伯九7岁,后来改名为赵曲(qú)。这样,皇室就有了两个准储君。高宗的母亲魏太后更喜欢赵曲。而且赵媛因为不喜欢当时的权臣秦桧,秦桧总是给他绊倒。
韦太后去世后,高宗终于可以决定谁将继承王位。赵和赵都很有天赋,很出色。高宗一时犹豫不决。他知道,只有正直的绅士才能承担重大责任,好色的人失去国家的事情在历史上随处可见。经过深思熟虑,他设计了一个最终的评估方案
他给了赵媛和赵曲10个绝色宫女。过了一段时间,他召回了这20个宫女。经过检查,他发现给赵媛的10人仍然是处女,给赵曲的10人并不完美。高宗心里有底。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1162年),赵琏被高宗立为皇太子,改名为“皇太子”(shèn)。六月高宗禅位,赵敏即位,为宋孝宗。
[img]568731[/img]
有人说宋高宗昏庸,但他在选择继承人方面非常明智。孝宗赵敏也不负厚望。登基后,他表现出色:为岳飞平反昭雪,练军,裁掉冗官,劝农桑,发展文化。同时,他勤俭节约,恪守孝道。高宗去世时,他哭了,两天没吃东西。他还说他应该孝顺三年,丧葬期间只吃素食。
孝宗在位期间,世界康宁在南宋升平,历史上被称为“干淳之治”(干淳是指孝宗年号干道、淳熙)。后人评论宋孝宗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皇帝。
赵敏登基之路曲折有趣,既有上帝对他的眷顾,也得益于他的良好修养,印证了一句老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宋高宗为何将皇位传回宋太祖一脉,他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