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金国铁浮屠,
写在前面:“浮屠”是塔的意思。俗话说,救人胜造七级浮屠。“铁浮屠”是指像塔一样的骑兵,是“人马俱装”的重骑兵。
两宋时期,铁甲重骑兵似乎是一种“时尚”
在这个历史时期,重型护具在各个民族中非常流行。辽国有“铁林军”,西夏有“铁风筝”。据《宋史兵志》记载,“铁风筝者百里而行,千里而行,如果电击云飞,最能突然来。每次在平原上驰骋,遇到敌人,铁风筝都会被认为是冲突的士兵。”。这种重骑兵,人马都穿着铁甲,用钩锁链接,即使死了也不会掉马。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成立了一支名为“铁浮屠”的重型骑兵部队。铁浮屠是人和马都装备的盔甲。人们只露出眼睛,马只露出四英尺。他们几乎没有刀枪,几乎没有人能阻止全速冲锋。正是在这种骑兵的冲锋下,北宋的两位皇帝都被俘虏了。
[img]566863[/img]
“铁浮屠”并非无敌于世界,其缺陷和优势同样明显
铁浮屠在平原地形野战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以远程步兵为主力的北宋军队在野战中几乎屡战屡败。然而,在南宋,岳飞、韩世忠等著名将领改进了战术,并提出了应对“铁浮屠”的战术。例如,在盐城战争中,岳家军不再积极“硬”,而是设置伏击,用刀、斧等破甲武器“上砍敌兵,下砍马腿”,击败了金军。
[img]566864[/img]
铁浮屠有几个致命的弱点:
太重会导致机动性差。虽然人马装甲带来了良好的防御能力,但沉重的重量也降低了机动性。与欧洲马不同,亚洲马擅长耐力,负载过大降低了马的速度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机动性。
不适应复杂的地形。北方的平原非常适合重骑兵,但在南方,地形复杂,道路崎岖,河流众多,重骑兵几乎没有用。
铁甲不是“免疫伤害”。铁浮屠的盔甲是一种鳞状的盔甲,它连接了许多小铁。这种盔甲可以很好地防止剑、长矛和其他攻击,并且对弓箭有很好的防御能力,但它对大斧、锤子和其他破碎的盔甲武器无能为力。因此,岳家军用长斧等重型武器砍杀,“铁浮屠”损失惨重。
[img]566865[/img]
后金改进了战术,重步兵取代了传统的重骑兵
到了明朝,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一个女真族部落在白山黑水间崛起,逐渐发展壮大,表明继承颜氏后,以“金”为国名,历史上被称为“后金”。
然而,后金并没有完全继承金国的传统,不再使用“铁浮屠”,而是使用了新的战术——下马重步兵。
重骑兵有很多缺陷,在后金时代,火器已经非常流行,传统的重骑兵很难发挥作用;步兵缺乏机动性。因此,后金军队以马为交通工具,迅速移动到有利的地形,然后下马步行作战。这种作战方式与后来欧洲的“龙骑兵”非常相似。
此外,后金士兵的盔甲也从沉重的鳞状盔甲变成了内夹铁的棉质盔甲。它不仅可以在寒冷地区保持体温,还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大大减轻了重量,减轻了士兵的负担,提高了灵活性。
[img]566866[/img]
不使用重骑兵的“后金”如何突破敌人阵型?
重骑兵最大的用途是突破阵型。它可以利用强大的冲击力和优越的防御力一举击中对方的阵型。因此,在古代,重骑兵长期以来一直是战场的“统治者”。在大幅减少重骑兵数量后,后金如何突破当地阵型?
后金的重步兵不仅使用剑、长矛和其他近战武器。作为一个出生在“森林猎人”的女真族,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射手。女真人使用大量的弓和重箭,所以它们非常致命。女真步兵经常冲向明军,近距离射箭,特别是射击明军缺乏保护的面部和肋骨。明末著名将军“大刀”刘苏就是这样射杀的。
一到两轮射击后,后金重步兵会抄起长矛、大刀等近战武器发动冲锋,如果一次冲不开敌阵,就会回来再次发动冲锋,连续几次,直到打开敌阵。
[img]566867[/img]
清弓两端弓稍长,反曲幅度很大,所以弓拉开后变形区域更大,箭速更快
[img]566868[/img]
女真军使用的箭头又大又中,中箭非死即伤
[img]566869[/img]
清弓拔锯时间长,效率更高
这种看似简单的作战方式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多次奏效。其中,后金军队的严格纪律和战斗意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与明军晚期的战斗力下降有很大关系。明末,由于朝内腐化,军队使用的盔甲甚至用纸贴上色来“糊弄”,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谈胜利。与此同时,后金军装备精良,人人武勇,弓刀娴熟,虽然国力不济,但在与明朝的较量中仍不落后,最终夺得江山。
金国的铁浮屠如此强大 为什么后金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