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赵国不反对魏国消灭中山国?原因如下

很多人不了解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当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即失去了约束各诸侯国的能力和地位。在此背景下,诸侯国相互攻击,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还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它的实力和影响力远不如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裂缝中生存,最终被七雄摧毁。

其中,就中山国而言,它不仅在战国时期被赵国消灭,而且在战国时期被魏国吞并。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攻打中山国。经过三年的激烈竞争,魏国吞并了中山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中山国的行动突出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赵国不反对魏国跨越赵国消灭中山国呢?

[img]566091[/img]

@ 魏灭中山之战发生在战国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是魏灭中山国的战争。从18年到20年(公元前408-406年),魏军在顾(今河北定州)攻灭中山国。经过三年的战斗,中山国的力量已经耗尽。二十年来,魏军终于征服了顾城,占领了中山国的全境。魏文侯立即命令太子击镇守中山,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中山国亡。当然,战国中期,中山国成功复国,一度成为赵国心腹大患,甚至爆发了赵灭中山之战。

值得注意的是,战国初期魏国消灭中山国时,两个诸侯国之间还有一个赵国,就是魏国要想攻打中山国,就必须越过赵国,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向赵国借钱。对赵国而言,当时在位的君主赵烈侯原本想拒绝魏文侯借道。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之一开始打算拒绝魏国,原因自然比较容易理解,借道给魏国,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早在春秋时期,晋君主晋献公就曾借道一个诸侯国攻打另一个诸侯国。结果晋献公消灭了这两个诸侯国,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假道伐郭。

就假道伐郭而言,假道就是借路的意思。伐,就是攻占的意思。春秋时期,郭是一个小国。在战争中,它的意思是先用A作为跳板来消灭B。达到目的后,回头和A一起消灭,或者借口以对方的名义消灭对方。然而,就赵国而言,虽然赵烈侯曾想拒绝魏国的要求,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大臣赵李得知,他说服赵烈侯:“魏国攻击中山国,如果不能赢,就会消耗很多,导致魏国国力衰弱。如果魏国消灭了中山国,我们的赵国就在中间,魏国不能长期保留中山国的土地。听了这话,赵烈侯终于答应借路给魏军。

[img]566092[/img]

因此,很明显,魏国跨越赵国,消灭中山国,赵国最终没有反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赵国只是借道给魏国,没有出兵帮助魏国攻打中山国。因此,无论魏国能否成功,赵国都没有更直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山国的实力,赵国认为魏国可能无法消灭战国七雄以外的强国。早在春秋末期,即三家分晋之前,中山国就与晋国抗衡。在赵国看来,连晋国都无法消灭中山国,三晋之一的魏国更难实现这一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魏国成功占领中山国,很难长期占领中山国的领土。这是两个诸侯国之间的赵国,这将增加魏国长期占领中山国的成本。春秋战国时期,交通和信息传递手段都相对落后。对于魏国来说,跨越赵国占领中山国意味着两地之间的沟通成本将显著增加。例如,一旦中山国发生叛乱,魏国很难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很难迅速派兵支持中山国的魏国守军。所有这些都会使魏国难以长期占领中山国。

[img]566093[/img]

因此,在赵国看来,一旦魏国长期无法在中山国立足,赵国显然可以利用渔民,也就是说,有望从魏国手中接管这片领土。魏文侯去世后,原本守卫中山国的王子为魏武侯击回国即位。此后,中山国成功复国。但赵国实际上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让中山国趁势成长,甚至成了赵国的心腹大患。要不是赵武灵王破釜沉舟,打开胡服骑射,赵国还是解决不了这个心腹大患。

@ 赵国之不反对魏国跨越赵国,消灭中山国,这也是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家的密切关系。就魏灭中山而言,发生在公元前408-公元前406年。当时,魏、赵、韩三家还没有完全实现瓜分晋国的目标。换句话说,此时的魏、韩、赵,名义上还是属于晋的。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授予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烈公死于公元前389年(烈公二十七年)。子孝公高继位。公元前378年(孝公十七年),孝公死亡,子静公俱酒继位。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对此,在笔者看来,三家分晋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此时,魏、韩、赵三个诸侯国需要密切配合,即不仅要共同分割晋国,还要对周王室施加压力,应对秦、齐、楚、燕等大国的贪婪。因此,在魏国攻打中山国的行动中,赵国自然不希望这件事与魏国翻脸,从而影响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换句话说,从大局来看,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家需要密切配合,这符合三晋的共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只是想消灭中山国,对赵国的领土没有任何想法。赵国真的没有理由反对,所以他选择完成魏国。


为什么赵国不反对魏国消灭中山国?原因如下为什么赵国不反对魏国消灭中山国?原因如下

,,,,,,,,

  • 关兴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次关生
  • 关兴,字安国,蜀龙翔将军。关羽的第二个儿子。荆州失陷后,羽毛被杀。兴和张飞子宝拜为兄弟,先主伐吴,担任蜀汉侍中监军,...

  • 三国典韦简介 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典韦生平
  •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己武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军身材魁梧,体力过硬。他属于张淼,后来又...

  • 揭秘:白起为什么会两次拒绝秦昭王出兵赵国
  •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继位后有心图谋,统一天下,除了在政策上继续推行强有力的措施外,在军事...

  • 运动战大师李牧:第一个不敢南下打匈奴的将军
  •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在史记中开始作为赵国守北方的优秀将领介绍。 李牧(?―前229年),生年未知,据估计出生于赵武灵...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

  • 五虎将的后人分别是什么结局?
  • 五虎将的后人分别是什么结局?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关羽:长子关平(义子),二子关兴,三女关银屏(传奇人物) 在介绍关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