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顺治皇帝为什么要把富裕的江南省分成两部分?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解释一下中国的地理位置。江苏省和安徽省位于长江和淮河两个流域,几乎齐头并进。包括上海在内的两个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地理位置优越。
明朝安徽、江苏、上海的行政区域叫什么?朱元璋挥了挥手。这是他祖籍龙兴的地方,叫“直隶”,意思是直接归皇帝管辖(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又设立了北直隶,于是在朱元璋设立的直隶前加了一个南字,改为南直隶),可见明朝开国之初对这个地区的重视。
清朝为什么要把两省一市人为分开是有意义的。自明朝以来,南直隶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快车道,一直位居全国各省第一,但土地面积非常狭窄。
[img]565815[/img]
明朝南直隶文化始终处于顶峰
南直隶自宋代以来就诞生了一种发达的文化。在明朝,科举制度似乎是为南直隶建立的,在明朝存在期间发布了90名冠军。虽然这些冠军来自全国各地,但统计数据显示,南直隶有24人,近三分之一。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是明朝诞生的两部电影,其中《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当时属于明朝南直隶兴化人(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当时属于明朝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今江苏省淮安市)。可以说,充分说明南直隶的人民文化素养很高,官民都比明朝任何一个省更重视学习知识。
在南直隶辖区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林书院是明朝盛极一时的代表。这种渴望学习的氛围,一直延续到今天。以今天的高考为例,安徽、江苏、上海的考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的分数要超过很多省份学生的几十分,可见竞争的残酷。当然,由于这种激烈的竞争,目前两院院士的比例,两省一市的地位也非常先进。
学习氛围浓厚的南直隶不仅专注于追求名利,而且在思想领域也是哲学领域也有顶尖人物。顾炎武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现江苏省昆山市)。他的名言不仅让我们耳熟能详,也成为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时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是顾炎武留给我们的誓言,有家国情怀。
[img]565816[/img]
个人财富神话的所有者沈万三自己建造了南京城
目前,它在所谓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很受欢迎,或多或少是亿级的。与南直隶时期的一位土财主沈万三相比,这些富人几乎是不同的。沈万三牛在哪里?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面对刚从战争废墟中走出来的城市,不用说,他被摧毁了,不忍直视。
无论是朱元璋找到沈万三修建南京城,还是沈万三主动找到朱元璋自愿修建南京城,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沈万三无疑是明朝的南直隶,现在是苏州昆山的周庄人。
当然,我更喜欢沈万三主动要求朱元璋为国家做出贡献。明朝是汉族,再次从异族手中夺回了中华正统。这里说明我绝不是民族主义者,沈万三一定是这么想的,还原历史真相。
他知道明朝虽然开国,但一切都白费了,沈万三用自己的财富帮助明朝建设首都是真诚的。他用自己的财富修建了中国门到水西门的距离。根据百度提供的最权威信息,两地相距7公里。他不仅修建了这么长的城墙,还修建了轮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大厦等相关项目。他以建设百年工程为目标,推迟聘请一流工匠。虽然沈万三面临着一些油水官员的困难,但他仍然如期完工。不用说,消耗的银子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明朝灭亡后,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超强的经济实力依然存在
明朝灭亡后,清朝顺治皇帝于公元1645年将明朝的南直隶省改为江南省。省政府位于江宁(今南京),其管辖范围与明朝设立的南直隶省大致相同。清初,统治者延续了明朝学习的传统。每次科学考试结束后,江南省的名单数量占全国的近一半,所以有“世界人才,一半来自江南!”这真的很棒,这就是文化方面。
说到经济,当时江南省的税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由于清初统治者的满人身份,江南省的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无法认同异族统治。
此外,清朝刚刚建立,朱的南明朝在全国东南部,对汉族人民有着无形的影响。以及西南地区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存在,总是威胁着清初的统治者。
[img]565817[/img]
当然,在清朝,由于兄弟和有部落色彩的概念,对王位的竞争非常激烈。面对许多困难,如何更好地控制汉族知识分子,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流动,防止江南省扩大不服从朝廷管辖权的缺点。
顺治帝力排众议。公元1661年,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沿海地区为“江南右布政使司”。取江(宁)苏(州)前一个字简称江苏省,省会驻苏州。剩下的不在右边的叫“江南左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前一个字简称“安徽省”。
是不是很奇怪,一个省的省会不在省内,而是在其他省份,而在其他省份不是战争造成的,纯粹是人为因素。顺治皇帝划分了两个省,仍然不能说真正建立了两个省级行政区,直到公元1760年,乾隆皇帝正式成立了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省会也正式从江苏省搬到省,完全改变了安徽省省长每天起床,面对省人民的尴尬。
由于当时分居仓促,或者顺治皇帝没有考虑结果,安徽省的许多农村地区都位于江苏省。更有趣的事情出现在安徽省的县级市天长市,就像一个女人的乳头进入江苏一样。今天,从南京到北的高速公路将会遇到如此有趣的事情,从江苏到安徽,然后再到江苏,这是清朝皇帝没有想到的。
由于地理优势,安徽与江苏上海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
目前,不用说,江苏和上海,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其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安徽,尽管安徽在全国处于中等地位。
目前,无论是江苏人、上海人还是安徽人,他们都不在乎,更不用说生气了。顺治皇帝为什么要把三兄弟分开,他们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
[img]565818[/img]
但它毕竟属于历史,没有必要关心它。今天,仍然切断复杂的情结,两个省和一个城市又走到了一起。例如,长三角已被纳入安徽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等城市。
特别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马鞍山和滁州与南京相处得更密切。甚至这两个地方的居民也非常不尊重省会合肥,这绝不会引起省籍和地域矛盾。这两个城市到南京核心区新街口的时间比南京郊区到新街口的时间少。看看地图。
清朝时期,顺治皇帝为什么要把南直隶地区人为地分开?